“不啊,我自己想去的,一直待在家里多無聊。”
“咋會無聊,都嫁人了,好好伺候你男人,家里家務活一堆咋還能無聊我看你是不會享福哦”說起不會享福,張麗華對女兒也是埋怨“你婆婆不是一直勸你倆搬到總后大院嗎那么好的環境,你說你咋不去偏偏喜歡待這種小破院兒,二十年還沒住夠”
顧芊吐出骨頭,毫不在意道“我知道總后大院好,所以我和海朝現在在努力呀,多攢點錢以后搬到比總后大院更好的地方。”
張麗華戳她腦門,好笑道“整個鹿城哪里還能找到比你婆婆那房子還好的地兒你找個給我看看”
“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后沒有嘛反正我不跟他們住。”說罷瞥她一眼,湊過去,嗓音壓低“媽,當初你嫁給我爸之后,家里不是也有婆婆那日子過得舒心,還是她死了之后你過得舒心點”
說起婆婆,張麗華氣就不打一處來。
“那老東西能跟你婆婆比”早年張麗華不知受了自家婆婆多少氣,好在是死了,不死的話她直接稱呼她為“老不死的”。
“是不能比,但總歸是婆婆,跟婆婆住哪有我和海朝單獨住來得自由。”顧芊怕跟她扯下去扯個沒完沒了,忙轉移話題“算了,不說這個了,媽,跟你說哈,你別看我現在跑人學校門口擺攤,你知道一天能賺多少錢不”
“多少”張麗華的注意力果然被她勾走。
顧芊手伸出來比了個三“最少也有三塊錢吧。”
“啥,這么多”張麗華跟倆兒媳對視一眼,瞧出驚訝的意思。
“不是說賣米糕嗎,那米糕一個才多少分,能賺三塊”劉萍表示不信。
呂安秀也納悶“一天三塊錢是利潤嗎那一個月豈不是九十塊錢啦”
“嗯哼。”顧芊眨眨眼,笑容愈發意味深長“所以你們知道我為什么會選擇辭職了吧”“這”三人面面相覷,如果真按照一天三塊錢來算,這可比待在文工團劃算多了
就算文工團能每天帶三盒飯回來,那三盒飯能抵多少錢能有到手的錢來得劃算嗎
見到幾人驚恐的表情,顧芊繼續說“海朝天天鄉下城里來回跑,每天不知道看見多少農民進城售賣農產品呢,去年年底就開始了,都來咱這兒掙錢。咱城里也好多返城知青擺攤做生意,就四里堂那片巷子,好多人呢。”
78年左右,返城知青大波涌入城市,人口比工作崗位還多,就是掃大街的工作那都供不應求,剩下沒工作的知青怎么辦難不成在家等死
群眾本就叫苦不迭,正好這政策出來了,還能坐得住
最早一批創業的其實大部分也是返城知青,與其坐吃山空不如放手一搏,抱著這樣的念頭才能堅持不是
“啥,這么大膽就不怕被抓”張麗華驚訝道。
“政策都下來了,怎么抓”顧芊反問。
張麗華眼珠子滴溜溜一轉“喲,這可了不得了,不用擔心被抓,一天還有三塊錢,這樣的好事兒誰不樂意干”
“是啊。”所以她這不是出來了嗎。
“可你不是返城知青呀”劉萍腦子一時還沒轉過來。
顧芊笑出聲“我現在沒正經工作,跟返城知青有什么區別”
說罷撞了一下呂安秀的胳膊“哎大嫂,你和二嫂在家沒工作,要不也來擺地攤”
一個人富不如大家都富,要不然等以后顧芊發達了,她嫂嫂們看見怕是心里不平衡
或許現在家里幾個嫂嫂還能受制于張麗華,等張麗華老了以后可不一定了。
倒不如給他們分分肉,避免日后麻煩。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只要家里有錢,很多煩惱和爭吵都能避免,現在她帶著嫂嫂做做生意賺點錢,有往家里也能安生一些。
這么一想,顧芊靈光一閃。
正好最近自己一個人做米糕累死累活,這現成的勞動力不是來了嗎
于是乎,熱絡地拉起大嫂二嫂好好分析了起來。
兩人雖然不怎么懂做生意,卻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說到日收益的時候,兩只眼睛繃地死緊。
張麗華見狀納悶了,明明是來勸顧芊當家庭主婦,咋叛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