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門口擺攤的商機不止顧芊發現,更多人也發現了。
九月初,從兩個攤位變成了四個,四個變八個,賣什么的都有,不止局限于米糕,大多是各種小玩意兒,比如紐扣,針線,鞋墊一類的日用品。
而其中要數食物賣得最為火熱。
顧芊的米糕早已在價格戰中干不下去,開始另辟蹊徑。
她和兩個嫂嫂花了大工夫做出一批千層馬蹄糕,q彈軟糯,甜膩上口,大概六十只,一只籮筐正好裝滿。
定價還是五分錢一個,再貴怕沒人要,便宜了又對不起灑出的汗水。
第一站還是先到學校門口擺攤,見到顧芊,好多人對她早已熟悉,甚至有家長熱情地同她打招呼。
顧芊一一笑著應下,掀開屜布,金黃色的千層馬蹄糕引入眼簾,芬芳的清香飄進鼻腔,攫住不少人的目光。
“呀,大妹子,今天不賣米糕啦”
顧芊笑著搖頭“不賣了,換個口味,總吃米糕你們也膩不是”
婦女點頭,這話真是說到她心坎兒里去了。
她家里雙職工,平時省著點倒也不缺吃,月初手里頭有閑錢,還能偶爾給孩子買點心解饞,可再缺糧食,天天吃米糕那也膩地慌。
她饒有興致指著馬蹄糕問“妹子,這又是多少錢”
顧芊笑靨如花答道“大姐,還是五分錢一個呢,不要票。”
說罷掰下一小瓣給她嘗味兒“您嘗嘗,喜歡可以買點。”
“哎喲你真客氣”
學校門口賣點心的,就數顧芊最耿直,每次都大方地給大家伙嘗味兒,也不知道一天下來是賺還是虧本。
顧芊的手藝自然不用多說,婦女嘗完爽快地掏錢買了兩塊。
等到孩子放學出來,吃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
“嗯比米糕還好吃”彈彈軟又甜,一口嚼下,滿嘴留香。
“媽媽好吃你也吃”馬蹄糕舉高高喂給媽媽,婦女欣慰地撫著兒子的腦袋往家趕,背影越走越遠。
因為新品第一天,所以來者都可以嘗味兒,顧芊記性好,記得誰吃過誰沒吃過,旁邊還有劉萍,兩個人看基本不出錯。
邊賣力吆喝,邊分給大伙兒品嘗,沒一會兒,半筐消失。
六點一過,人群漸散,最后一只終于被好心人帶回家。
勉勉強強賣光,競爭對手對顧芊的影響還是蠻大,以前半小時就能賣光一筐,如今對比下來,無比慶幸只做了一筐試水。
“小妹,我咋感覺學校門口已經不掙錢了呢這蹲了大半天,天都快黑了才賣完,咱是不是該降降價我看人家賣的點心都是三分錢,頂多四分,咱”
顧芊不贊同地搖頭“二嫂,我們的體力勞動也是成本呀現在這天氣多熱呀,每一分錢都是我們流下來的汗水,你愿意賤賣我可不愿意呢,大不了就少掙點。再說了,如果真要降價出售,那么我們的量更應該趕上,可我們一天就兩個人做一批,馬蹄糕的程序不比米糕簡便,勞動成本增加,更不能輕易降價。”
“也是。”劉萍其實不太懂做生意的道理,但聽顧芊這么一說,確實是這么個理兒。
其實不論每天賣出去多少,自己的工資一塊錢不變,倒也不必太為她操心。
可看著顧芊賺錢,越賺得多,她這心里也跟著高興。
暗暗笑了笑自己,揮手告別“行,那我先回家了。”
“好,你先回去吧,我等海朝來接我。”
馬蹄糕的口味不比米糕差,但熱度也只持續了三天,第四天,天黑前還剩七八只沒賣出去,第五天剩十一只,第六天十三只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學習門口擺攤的越來越多以外,還有各個小攤販商家的激烈降價。
從一開始的三分,到后來居然賣到兩分最后又來了個賣的山楂丸的,外面裹了一層薄薄的糖衣,一分錢一個不要票。
好家伙,基本上半個鐘頭就搶光,一分錢一個就不說好不好吃了,即使酸到掉牙,買的人也趨之若鶩。
實乃做生意“奇才”。
顧芊隱約有些發愁,她的用料和人力成本,根本不足以支撐她使用降價法。可不降價,她就成了消費者最后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