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面缸里舀了兩勺面放在和面的盆里,又舀了半勺面粉充做薄面,搟餃子皮的時候撒上省的沾手沾案板。
面粉中加入少量的水,邊揉邊加。
不一會,一盆面粉就揉成了一個潔白光滑的面團。
顧田氏將面團撈出,放在面板上,又用力地揉幾下面團,這樣面才更有勁,包餃子既軟和又不會破。
她和的餃子面軟硬度剛好,這也是她得意的一項手藝,她們這些兒媳婦哪個都比不上,李素商更是因為懶,一點也沒學到。
鮮嫩的野菜也是很好摘的,不存在腐葉,只把不要的根莖掐下,再沖洗干凈就行了。
貓了一冬天,這點子新鮮的青綠就十分惹人饞了。
等李素商摘完菜順手切碎后,顧田氏已經在切肉了。
錢春紅送的這塊肉肥瘦相間,用來包餃子正好。
顧田氏將羊肉切成一個個小塊,然后使雙刀當當當當就在菜板上剁了起來。
顧田氏一輩子干農活,手上有勁,剁羊肉也沒用多大的功夫。
剁好的肉泥碎而不散,色澤油亮,晶瑩剔透。
顧田氏干脆直接將肉泥放入原來和面的盆,里頭裝著李素商早已經放進去的芥菜碎。
自從李素商開始折騰著辦廠,家里的條件也上來了,于是顧田氏放油一點沒吝嗇。
野菜餡的餃子就得多放油,吃起來才水靈。
隨著調料一點點加入,餃子餡的香味已經散發出來。
顧田氏利落地攪拌幾下,肉和野菜就均勻地混合在一起,互相粘連著匯聚成一團。
李素商也沒閑著,她將面團分成一個個的小面團,壓成圓餅形。
她一手拿搟面杖,一手拿小面團,一手搟,一手轉。
搟面杖飛速地在案板上下滾動三兩下,一個餃子皮就搟成了。
顧家人口多,還各個都有副大肚腸,原先包一頓餃子都得全家出動,誰也不能閑著,或蒸或煮得幾口鍋同時進行才能趕上吃的速度。
如今男丁們走了,大嫂二嫂也都忙,只剩下顧田氏和李素商二人并三個小崽子。
她們母女二人自然是能應付的過來。
顧田氏包餃子也很快,這都是熟能生巧,不一會,一批胖乎乎的水餃就包好了。
李素商收拾了面板等器具,顧田氏便燒上大鍋了。
水開之后,餃子下鍋。
這煮餃子也有講究,需得三沸。
餃子剛下鍋會沉下去,這時候就得用笊籬輕輕地攪和,以防粘鍋。
等水又一次燒開,餃子浮上來,需往鍋里加少許冷水,然后再等它開,如此往復三次,便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