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眼中恍若有光,侃侃而談“要是只知道死讀書,這書讀來何用讀書人科考做官,就應該先做好當官的準備地里收成如何什么地里適合種什么莊稼什么時節雨多怎能提高產量
如果連為民解決生計問題都做不到,那要官有何用”
劉老秀才聽完氣得滿臉通紅,大聲道“一派胡言,都是謬論此乃叛逆之言”
李素商面色嚴肅,絲毫不讓,沉聲道“我認為,君為下,民為上民,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石”
此言振聾發聵,聽得在場所有人屏住呼吸。
他們都是民。
劉也恒卻似打通了心中的任督二脈,他情不自禁的仰望著李素商,如同朝圣者看到了神跡。
是的,就是這樣,這番話才是對的
民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石
劉老秀才也被這番言論震懾住了,呆立半晌。
他不是那種只會死讀書的迂腐人,他自己也是跟著難民一起流亡過的。
他腦海中不禁又浮現出了那時的景象。
幼兒懵懂地抱著母親,年輕的婦人遮掩著面龐,滿面驚惶,老人步履蹣跚,卻不敢有絲毫落后,生怕掉隊,上萬人沉默又恐懼地趕路,不知要往哪去,不知身在何方。
當初要不是誤打誤撞來了豐源,他看看李素商,遇到了這個小娘子,恐怕如今還在漂泊流浪。
若是那時有官能種出讓天下人都能吃飽的糧食,恐怕戰亂就不會發生了。
若是有官滿心里想的都是民為上,那么也不會有這么多離家的兵丁,輕易就發動戰爭。
若是,若是
他一瞬間想了很多,好似被李素商的話終于驚醒,卻發現原來自己蹉跎半生,連一個年輕的女娃娃都不如。
心里的某個氣忽然就低了下去,千里流徙沒壓垮他,這短短的幾瞬卻忽然見了老態,兩眼渾濁了起來。
李素商連忙上前扶住他,劉老秀才擺擺手,道“只嘆我老頭子這么大歲數枉讀圣賢書,還不如你一個小娃娃看的明白。”
李素商有些明白老爺子的文人風骨,不能眼睜睜看著他鉆了牛角尖,沒了精神氣。
她扶著老爺子坐下,道“先生,您看如今窗外這些孩子,等再過十年二十年,他們可能也會是一地的父母官,所以現在,只有把他們教好了,未來他們的轄區才會有可能變得更好。
此事非一人之力能及,但是千萬人之力總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咱們目前所做的,只是要先埋下一顆顆種子,等以后,焉知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供天下人乘涼呢”
劉老秀才聽著聽著,漸漸聽進去了,眼前好像已經看見了未來的太平盛世。
是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群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
他看著窗外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龐,仿佛又有了無窮的力氣,撐著拐杖站起來。
然后朝窗外中氣十足的吼了一句“都別在這看熱鬧了快去背書去”
孩子們迫于先生的淫威,四散而逃。
雖然逃了,但他們仍然很新奇,也不知東家和先生在討論什么,居然能把先生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