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如同散開的火星,逐漸點燃了遼闊的平原。
農人們本來看家里送去讀書的小娃娃們回來要教他們鼓搗果樹,十分生氣,叫你去讀書的,怎么大白天的不去學堂反而往地里鉆呢
但是一聽到是縣令發的話,而且還是小東家想出來的法子之后,馬上換了副面孔,笑著夸自己家孩子有出息,讀書連種果樹都會了。
李素商當然沒自大到讓所有果樹都用上嫁接法,而是只讓每家把不超過三成的果樹使用嫁接的方法種。
否則萬一出了什么意外,或者某個關鍵點沒做到位,那么所有果樹將顆粒無收。
不過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李素商還是暫時留在了學堂,這樣方便萬一出現什么問題,學生們解答不了的,可以來直接問她。
有她坐鎮后方,學生們也安心一些。
喇叭原本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經過此事之后,愣是練得不說則已,一說就能滔滔不絕。
無它,五個人面對一整個村子的父老鄉親,嘴還是有些不夠用。
而且,尤其是年紀大的果農容易認死理,反應也不如小孩子快,他們得把那些理論掰開揉碎了灌進他們的腦袋里。
但是幸好,年紀大的果農經驗也很豐富,聽明白之后,不僅能正確操作,而且能舉一反三,有些愛琢磨的已經把家里的葡萄秧和野葡萄的根莖接在一起了。
事情比李素商想的還要順利,等過了不到十日,轟轟烈烈的嫁接推廣塵埃落定之時,她差人給知縣大人送了信,然后自顧自跟著熊二和陶酷回柵子山了。
李勤耕聽說了此事,不禁搖頭失笑,這個李素商,還真是有辦法。
縣令掌管一縣之庶務,包括科考辦學,他當然知道李素商搞了個弘樂學堂,只是沒想到學生還能這么用。
他不禁心里有些期待,如此天才的李素商所開的學堂里培養出來的人才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不知道李勤耕的拭目以待,李素商根本沒時間再去想其他的事情,因為,珠子已經泡好,可以撈出來進行下一步操作了。
而下一步的操作就是殺青。
殺青就是把浸泡好的竹子撈出來,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粗殼和青皮。
這照例是個大工程,近百人在溪邊排成一排,手持木棍敲打手中的竹子。
經過上次砍竹子,大家嘗到了流水線作業的甜頭,專門有人負責把竹子從山塘里撈出來,交給敲打的人。
敲打完的人又順水勢將自己敲打完的竹子遞給清洗粗皮和青殼的。
洗完的竹子被暫時放到一邊,再由人統一收到當初專門找人定做的四尺大鍋中。
這時候的竹子便不能被稱作竹子了,經過了浸泡捶打,鍋中更像是苧麻纖維,極其纖細。
李素商拿石灰調和了乳液,淋入鍋中,與竹穰均勻攪拌。
最后蓋上鍋蓋,用粘土和剩下的一點石灰混合了將鍋蓋密封。
開火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