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才知道,當初小瑩被盛鼎糧行的人買走,根本就是出自鶯歌的授意。
她記恨小瑩明明不如自己貌美,卻能死死攏住李酌的心,可自己卻怎么也攀不上李家。
得了李院首的賞銀又有何用到頭來還不是一個用完就丟的破爛工具
她記恨李酌與小瑩私會,對自己熟視無睹也就罷了,還連累她被李院首所棄,不得不散盡家財為自己搏一條后路。
她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走錯半點,后半生都會跌入地獄,茍延殘喘,又怎么可能眼睜睜看著小瑩攀著李酌,過上好日子
因此她求了李院首,托人買下了小瑩,一直將她關在春鑼巷的院子里,說是主仆情深,可其實卻是將小瑩囚禁,不讓她見任何外人。
稍有不順心,或是興致來了,就將她拖出來羞辱毆打。
搬到望春湖的時候,她也沒忘記將小瑩帶上。
只不過不是與她一起同乘馬車離開,而是由李院首手下的人搬運賬本時,順手將她送到望春湖。
依照鶯歌的本意,自然是留著小瑩一直折磨她到老。
然而她卻忽略了自己因為有孕在身,而日漸暴躁的脾氣。
再加上望春湖那處是有真正伺候她的丫鬟嬤嬤的。
有了幫手之后,某一天的某一刻,小瑩終于再也無法忍耐下去,懸梁自盡了。
死了人,鶯歌心慌不已,想要偷偷摸摸將尸體處理了。
比如說,就近扔進望春湖,綁一塊大石頭,沉到湖底,肯定神不知鬼不覺。
但是伺候她的人卻沒能如她所愿,將這件事上報給了李院首。
此時李顯正因為貢院驚馬一事,被承恩侯剝奪了手中權利,而負責為此事善后的就是李院首。
李院首便想出了李代桃僵的計策,與其等著花家將賬本摸清,拿到那兩個小廝的口供,不如率先發難,先摁死花錦鳶。
總比再過些時日,花文曄完成了春闈閱卷,從貢院出來要好對付得多吧
他毫不懷疑花家已經查到了些什么,這些天一直沒有動靜,就是在等花文曄
不得不說,他和李顯不愧為叔侄倆,想要趁著花家無人就欺負一下的思路,簡直一毛一樣。
對于這個計劃,整個承恩侯府只有一個人反對。
那就是李顯。
他與花錦鳶過招幾次,深知絕對不能在案發現場做任何手腳,否則天知道這死丫頭會從什么地方扒拉出蛛絲馬跡。
既然想誣告花錦鳶雇兇殺人,那就明明白白的說死的是鶯歌身邊的丫鬟。
一個花樓女子,和一個丫鬟,又有什么輕重之別
但是,他的意見被駁回了。
理由是,花錦鳶好歹也是花家大小姐,說她指使下人殺害一個相貌平平,什么都平平的丫鬟,誰會相信
更別說,這個丫鬟活著的時候,花樓里認識她的人不少,人人都知道她不可能在京城。
于是,李顯便提議,既然如此,那就真的殺了鶯歌,正好鶯歌還懷了身孕。
可以污蔑賢王與鶯歌有染,花錦鳶容不下庶長子出生,因此才狠下殺手。
總之,尸體絕對不能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