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后,花錦鳶和李顯便分別帶著兩隊人,氣勢洶洶的各自奔赴目的地。
留下滿朝文武議論紛紛。
花家和李家不對付,這事兒人盡皆知。
可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兩家紛爭的起源不過是因為鄭貴妃的娘家侄女被花錦鳶搶了未婚夫,又因兄長入獄流放,激憤之下嫁入承恩侯府所致。
說白了,就是為新娘子討個面子罷了。
而且,看承恩侯府對新娘子敷衍的態度,也不像是多么重視,怎么就與花家鬧到這般不共戴天的地步
難道兩家當真是為了爭奪太子麾下第一重臣的位子
可今日花錦鳶的所作所為,卻等于徹底將承恩侯府推到了大皇子那一邊。
雖說是剪除了一個爭權的對手,可也大大削弱了太子一方的實力,怎么算都是得不償失。
眾人不由紛紛搖頭,看來花文曄入獄,花家確實無人可用,昏招頻出了。
唯一還能算是依仗的賢王殿下,又一味沉溺女色,被花錦鳶迷昏了頭。
太子本就艱難的處境真是越發危亦。
陛下的時日所剩無幾,他們也該好好思考未來該何去何從了。
對于百官暗中的洶涌動蕩,花錦鳶一無所知。
即便知曉,她也顧不上那么多了,保住自家大伯的性命,這些搖擺不定的墻頭草自有大伯慢慢收拾。
她以刑部侍郎的身份獲準搜查大皇子府,但是卻棄刑部的捕頭們不用,而是帶上了賢王府的府兵。
兩府相距不遠,調兵倒是不費什么功夫,不一會兒,就將大皇子府團團圍住。
大皇子自打在貢院門口以身自證,自爆舞弊之后,這兩天便一直以“戴罪之身”自行禁足于府邸,隨時等待調查此案的官吏上門。
端的是遵紀守法,態度誠懇。
讓人挑不出一點兒毛病。
提前得到刑部要上門搜查的消息,他甚至不顧坡腳,特地來到大門處迎接,做足了問心無愧的姿態。
對此,花錦鳶不由嗤之以鼻。
戲是做得好,可惜全白瞎了。
大皇子府所在的整條街非富即貴,早上朝堂那番唇槍舌劍,稍微有點腦子的都選擇閉門不出,明哲保身。
再加上負責搜查的,又全是賢王府的自己人。
真真是一個看熱鬧的閑人都沒有。
饒是他唐晗璋表現得再謙遜,再無辜,也沒人會知道。
至于陛下的暗衛
陛下既然會同意她來搜查,顯然是不相信這個長子的。先入為主的印象已定,又豈會被他的惺惺作態所蒙蔽
唐晗璋打開大門,發現來人乃是花錦鳶時,臉色也有一瞬間控制不住的陰沉下來。
“本王聽聞前來搜查的應是刑部來人,為何不見韋侍郎”
唐晗璋口中的韋侍郎,乃是刑部另一位侍郎。原本在去年這時,他是極有希望升任刑部尚書的。
只可惜遇上了唐明堔回京,卸了兵權后,就被陛下安置在了刑部當吉祥物,占了刑部尚書的虛名。
此后一年,這位韋侍郎都只能委委屈屈的頂著侍郎的頭銜,實則干著尚書的活,任勞任怨,只盼著哪天唐明堔滾回西北邊境,他便可順理成章的升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