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折疊的宣紙,映入眼簾的字跡十分陌生,但細看,卻能發現幾分自家大伯的筆鋒模樣。
書寫的內容則是對中庸里對于“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這句話的解讀。
升平的作答前半部分中規中矩,而后半部分則引申開來,隱晦的寫了一些自己對教書育人的看法。
他認為學生應當不時回顧已經學到的知識,而作為老師,也應時時回望自己的學生。
前者是為了得到的領悟,而后者,則是為了“以人為鏡”,時刻保持清醒。
若是一般的學生,做出這樣的引申,也許能稱得上一句思維發散。
但這話出自升平之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他是否是在隱喻當年身為師長的爺爺,因為放松警惕,結果被學生陷害入獄。
對于花家的敵意,只這幾張碎片中便能窺見端倪。
而這樣一份代寫的功課,卻遭到大皇子唐晗璋的嫌棄,卻是因為文風太過平和,毫無他本人的鋒芒戾氣。
哪怕是一模一樣的字跡,也能讓老師和同窗一眼看出并非他親筆所作。
據長清打聽來的消息,這樣的代寫在兩人年少時并不少見,不過近兩年已經幾乎沒有了。
他們也不知是升平模仿大皇子更像了,還是大皇子發憤圖強,開始用功讀書了。
因為這兩年唐晗璋的大皇子府開始建造,然后正式開府搬出宮中,他比以往忙得很,去國子監的時間大大減少,很多時候只是來一趟,按時交上功課便又匆匆離開。
他們也無從得知那些交上去的功課到底是誰做的,更加沒有撿到碎片的機會了。
仙草說完,見花錦鳶沉默不語,不由問道“小姐,要不然我讓波兒潛入大皇子府,看能不能偷到那個小廝更多的筆跡”
“不必。”花錦鳶搖頭,“此子心思縝密,不會留下線索的。你和長清再去查一查,當日進入貢院參加考試的唐晗璋是否能確定從頭到尾都是本人。”
仙草一愣,“小姐,你的意思是不會”
她本想說怎么可能,可花錦鳶這么一提,她才恍然發現,大皇子這對主仆身形還真的十分相似。
就連五官也有相像之處。
她本就是負責打探消息的,早年人手還沒這么多的時候,親自易容潛入乃是家常便飯。
一經提醒,自然一下子就想到了其中關竅。
“我這就去查”
仙草頓時興奮起來,若真的是大皇子搞出來的偷梁換柱,那么大老爺這案子可就算破了
花錦鳶送走仙草,便揉了揉眉心,抬腿往自家大伯的院落走去。
為了方便救治,便請劉太醫也安置在了花文曄的院子里。
花錦鳶到的時候,他正和一名小藥童一起坐在院子角落里熬藥。
兩個藥罐,正好一人看著一個。
小藥童是劉太醫家的一個侄孫,看著大約十來歲年紀,與花家姐妹以及太子一般大小。
聽說是家里覺得他有幾分天賦,便送到劉太醫身邊從學徒做起。
這次劉太醫從進宮,一直到被陛下打包塞進花府,匆匆忙忙的,也來不及收拾行李,便讓這侄孫兼徒弟替他收拾了幾件慣用的物什送來,順便留下幫著打打下手。
花家并不缺熬藥看火的奴仆,劉太醫此舉更多的卻是為徒弟結個善緣。
就如他,從陛下尚在潛邸時便跟隨左右,如今成為陛下最為信任的太醫,保得陛下一世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