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后替換
可一連幾天都沒有查出任何線索,這怎么不讓姜申焦躁不安呢
要知道,太子殿下雖然沒有給他們也定一個期限,但要是晚于大理寺,這案子一旦結了,再想翻案可就難了。
“方向錯了。”花錦鳶神色微冷,“去查查那家藥鋪。”
“藥鋪”姜申迷惑不解,下意識的回答道,“下官遣人查了,那家藥鋪名為杏霖堂,在那一片已經開了足有五十多年了”
而且那藥鋪風評極好,不僅坐堂大夫的醫術好,藥鋪的掌柜更是樂善好施,施藥施粥那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救了不少附近百姓的性命呢
就算從李太妃進宮時開始算起,距今也不足三十年,要說那小伙計被收買了還有可能,整個藥鋪都牽涉其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花錦鳶如今沒有官身,肆意插手案件只會給唐明堔招來彈劾,令本就因李太妃涉案而處境艱難的他更加寸步難行。
因此倒不如和姜申交代清楚,讓他出面更為穩妥。
于是她耐心解釋道“你為何會更懷疑那貨郎僅僅是因為他每日都登門”
姜申剛想點頭,卻又遲疑了。
花錦鳶不等他回答,便繼續說道“一般送菜上門,隔上兩三天送一次就已經足夠。真正的李道長不擅與人接觸,貨郎頻繁上門只會令他更加局促,心生抵觸。關押李道長之人并未對他強行囚禁,可見一定是用了某種方法將他安撫住。”
“我明白了”姜申恍然大悟,“對方不可能將李道長一個人留在住處不聞不問,必定要時時安撫,不讓他心生疑竇。而貨郎頻繁上門,一定不可能是安撫他的人,那就只可能是藥鋪的小伙計。”
他先前不自覺的將注意力集中在貨郎身上,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不知不覺受到先前鶯歌一案的影響。
當年鶯歌也是這般,請了固定的小販送米送菜,她乃是承恩侯府李二爺的二爺,這個案子又與隴西李氏脫不了干系。
他便下意識的覺得鶯歌這番舉動怕不是隨了承恩侯府的習慣,心中默認了給李道長送米面的貨郎來自隴西李氏的安排,自然怎么看他都覺得他有問題。
更何況,對方還特地讓貨郎每日上門,故意增加他的嫌疑,蒙騙京兆府
然而,花錦鳶卻再次糾正道“不只是那個小伙計,整個杏霖堂都有問題。李道長要那些藥材,是為了給陛下煉丹,煉成的丹藥也確確實實進了陛下口中。他們怎么可能隨便選一家藥鋪長期且大批量的買藥材”
姜申一愣,隨即瞪大了眼睛,“煉丹陛下吃的丹藥是真的李道長所煉那欽天監的丹房”
“假的。”花錦鳶十分篤定的說道,“那座丹房不過是障眼法。假冒李道長的人根本就不會煉丹,那丹爐每每開爐煉丹都只是做做樣子。你去請個靠譜的大夫,仔細檢查就會發現,丹爐里面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藥材殘留。”
別問她是怎么知道的。
問就是李仲文親口說的。
只不過,如果有可能,她并不想揭穿李仲文就是假扮李道長之人。
承恩侯想借她的手,對李仲文滅口,她偏就不遂他的愿
“太醫院還留有李道長每次送進宮的丹藥樣本,劉太醫這幾天一直在破解丹藥的配方,等到藥方確定,就能與杏霖堂售出的藥材進行比對。只要有半數以上一致,就可以帶杏霖堂的掌柜來問話了。”
花錦鳶對此胸有成竹,除非這京城里還有第二個人能替陛下煉丹,否則便是板上釘釘。
可若真有別人能取代李道長煉丹,承恩侯府又何必冒險將他養在京城一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