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花大小姐提點”姜申雙眼锃亮,有了頭緒就有了盼頭。
若是能搶在大理寺之前了結此案,他這輩子說不定還能在京兆府尹的職位上再往上升一升呢
為了防止嫌犯逃跑,或被滅口,姜申不等太醫院的藥方送到,就先派了捕快將藥鋪所有人都“保護”了起來。
杏霖堂的掌柜和坐堂大夫,甚至是上門看病抓藥的病人,對于莫名擠在藥鋪里的捕快都十分不適應。
卻又不能說什么。
畢竟人家捕快只是奉命行事,既不打砸,又不蠻橫,就是在鋪子里坐著,偶爾遇到藥鋪人多的時候還會主動幫忙維持秩序。
藥鋪要是真攆人,那不就是擺明了心虛嗎
花錦鳶得知姜申的安排后,也不由豎起了大拇指。
果然越是陽謀,越是難以破解。
然而,盡管京兆府的進展已經很快,卻依舊擋不住有“內部情報”的大理寺。
李顯開始正式查案后,僅用了半天時間,就“挖”出了李道長和李太妃之間不為人知的親近關系。
真正的李道長名叫李桓,在修道之前曾經是一個秀才,與李太妃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兩家雖然都是隴西李氏的旁系出身,但是血緣關系已經十分遙遠。
如果李太妃沒有被族中選中進宮的話,那么她極有可能會與李桓定親。
然而事實卻沒有那么多如果,李太妃去了京城,李桓消沉了好一段時日后便放棄了科舉,轉而修道。
他并非家中獨子,上有兄長,下有幼弟,父母也就隨他去了。
總比他因為不滿族中決定,鬧出什么荒唐事要來的好。
多年后,李太妃假借太后的名義往族中去了信件的同時,她也給李桓寫了信,說是聽說他修道有成,希望他能來京城幫幫自己。
李桓欣然同意,頂著社恐的不適,主動向族中自薦,這才獲得了來京城的機會。
李顯找到的線索,便是李太妃寫給李桓的那封信。
據說是在李桓居住的那座小院找到的。
姜申聽聞此事,當即便直呼“不可能”。
“下官就差把那小院拆了,真要有信件存在,絕不可能找不到”
半根雞毛都不可能留給李顯好嗎
“急什么對方愿意主動分享線索,難道不好嗎”
花錦鳶十分淡定,承恩侯府不過是想要將一切都推到李太妃身上,他們要是一直不出招,那才找不到漏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