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沒有重臣們的憂慮。
前幾日師無命上任,京城百姓就已經聽說,西北可能又要打起來了。
這一打仗,日子就不太平。雖然京城離得遠,可是這幾日,京中的糧價還是跟著漲了幾文。
畢竟都知道打仗是要耗費錢糧的,朝廷的糧食送去了西北,京城說不定就會缺糧。再加上糧商們囤積居奇,限制每日售糧數量,百姓心一慌,便忍不住哄搶,反而越發將糧價抬了上去。
現在這些慶州商人積極送糧,百姓們看著看著,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此一來,是不是不需從京城往外運糧了”
“哎喲,可不是”一個大娘聞言悔得直拍大腿,“前幾天糧價上漲,我怕以后買不著,才買了十斗,比平時貴了好幾文呢虧了虧了”
“我也買了。”周圍的人紛紛附和,又說,“這也不怪我們。我天天從糧店門口經過,看到那售罄的牌子,哪能不心慌”
“對,都怪這些奸商,想必是看要打仗了,想屯著高價賣給朝廷吧”有人憤憤不平。
這種事以前沒少發生,因為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百姓們自然頗有微詞,不過那些商人勢大,升斗小民胳膊擰不過大腿,要吃飯,就還是得買糧。
如今發現這些糧商可能吃了虧,自然覺得痛快。就有人說,“他們的算盤可是打錯了。如今朝廷有了慶商捐的錢,哪里還會買他們的糧屯著自己也吃不了,再過一陣子秋糧下來,那就是去年的陳糧了,更加賣不上價。”
“到時候糧價說不定會降。”有精明的立刻打起了算盤,“我家里還有些存糧,將就吃吃,等秋后再買。”
“省下來的錢正好今日買點實惠的好東西啊”旁邊擺攤的小販突然開口招呼,“正宗的慶州貨,沒剩幾件了,再不買,下次再想買,就得等我們東家再從慶州補貨了。”
就算是見多識廣,能夠準確辨別出消費陷阱的現代人,也抵抗不了這種“限時促銷、尾貨清倉”的套路,何況古人
眾人便都圍攏上去,挑那攤子上的東西。
也不知道慶州人是怎樣的手巧,做出來的東西件件都是一樣的標準,哪個看著都好。還有人替那小販舍不得,“這么好的東西,當真就便宜賣了”
“這不是我們東家要回去籌備糧食嗎時間緊任務重,我們這些人都要跟去,東西留著沒地方放,也沒人看著,就都便宜賣了。”小販笑盈盈地道,“這種好事,幾年也不見得有一回,諸位可要抓緊啦”
“你們東家仁義”有人贊嘆道。
“我們東家說了,國事為重。”小販說,“只要咱們大越國泰民安,生意什么時候不能做要是西北被攻破,誰都沒有好日子過。”
“這話在理。”眾人都點頭。
不知是誰突然說了一句,“聽聽這話,跟人家慶州的商人一比,咱們京城這些是不是有些小家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