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口,京城的百姓們心里都有些不舒服。雖然他們剛剛才抱怨過糧商奸詐,可是那畢竟是京城的商人,被人這么踩,就好像自己也跌了面子似的。
可是人家那話也沒有說錯,慶州商人都知道要送糧,京城是天子腳下,難不成還不如這些外地人
又有人找補道,“這布告不是才貼出來嗎咱們的人或許還沒有收到消息呢”
“是啊,朝廷也不白要他們的東西,不是說可以抵稅嗎”又有人說,“這是好事,想來咱們京城的商人也不會錯過。”
京城的商人們其實早就派了人過來打探消息,這也是他們的習慣,一個新東西出來,總要觀望一陣,才好決定該怎么應對。如今百姓們這么一說,倒是把他們架起來了,難免令人不快。
這會兒,京城的大糧商們正聚集在一處商議此事,聽到傳回來的消息,頓時有人怒道,“好沒道理的事,我的糧食,不送給朝廷用,倒也有錯了那些百姓這般積極,怎不見他們把自己家中存糧送去”
“你與那些小民置什么氣”有人勸他,“他們那三瓜倆棗,送去了也不頂事,終究還是要看咱們。”
“看什么咱們,人家慶州的商人早就包圓了。”有人陰陽怪氣。
“這些慶州商人,著實可惡。”眾人立刻找到了可以同仇敵愾的對象,你一眼我一語,將慶州的商人貶損了個夠,心里才爽利了一些。
其實他們的不滿,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自從慶州商人跟著皇帝進京,這段時間可沒少搶他們的生意。
雖然他們這回帶來的貨物不多,一時半會兒還沒有沖擊到整個京城的大市場,但在場的人看得明白,那也不過是早晚的事。不說慶州是今上潛邸所在,必然會有傾向,就說他們拿出來的東西,或是物美價廉,或是新奇有趣,就連在座的家里都買了一些,這樣的勢頭,誰能擋得住
那些慶州人竟還不知足,還要捐什么糧食,邀買名聲。他們這回要是不去送糧,以后生意還怎么做
所以罵完了人,眾人便都看向了坐在上首的人,“國舅爺,這事該怎么辦,可得您拿個主意。”
上首坐著的是個長相陰柔的男子,一眼看不出他的年紀,說是二十也可以,說是三十也可以。他衣著華貴,渾身上下點綴了不少飾品,這會兒正斜靠在鋪墊柔軟得椅子里,手里拿著一面慶州出產、造型精致華麗的鏡子細細把玩。聽下頭的人開口詢問自己的意見,便漫不經心地道,“送,都去送。”
“當真要送”有人不甘心。
葉一憲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怎么,放了那么幾年的陳糧,你還心疼嗎”
眾人聞言,頓時眼睛一亮,“妙啊我們怎么沒想到”
他們這些大商人,手里的存糧數量,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有的時候,寧可糧食堆在倉庫里發霉,也不能拿出去,就是為了維持市面上的糧價。這么一存,難免就有一些放了好幾年的陳糧,留在庫中,一時難以處理。
以往,像這樣的陳糧,一般都是用來釀酒,又或者低價折給葉國舅,對方有地方出手。
朝廷收糧一向是按照新糧作價,正好可以把這些陳糧清空,把倉庫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