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北捷報傳來,封賞之事提上日程,國庫欠銀就不能再拖了。
所以雖然年還沒有過完,假期尚未結束,但整個朝堂還是恢復了運轉,該忙的都忙了起來,幾位重臣也聚集在了紫宸殿,要將這件事情徹底敲定。
在這里看到兵部尚書武煥,侍中張本中大人的臉色不太好看。
這段時間,南派世家屢次想要聯絡那群勛貴,想要跟他們形成統一戰線,一起向皇后要求截留地方稅款。
在張大人看來,自己這是在施恩,畢竟條件他都已經跟賀星回談好了,只需要開國勛貴站在自己這邊,壯一壯聲勢就夠了。然而對方卻不識好歹,半點不領情,幾次商談都是不歡而散。
雖然當時武煥并沒有出席,跟他說話的都是馮端和幾個勛貴之中的代表人物,但是張本中相信,一定是他在暗地里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勸服了那群勛貴。
其實這是張大人冤枉了武煥。
他根本沒說什么,只是轉達了皇后的意見,同意他們先還一半的錢,另外一半既然拿不出來,那也不需要他們掏錢,會用別的來抵扣。但要什么,得由皇后說了算。
在武尚書看來,這意味著皇后已經對某件事有了打算,一定能將這些好處從他們身上拿回來。但是在那群腦子不太夠用的武人眼中,卻只覺得這個“晚輩”夠意思。
既然她那么夠意思,滿足了他們的條件,那他們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到張本中那邊去,給她添麻煩。
就是這么簡單,不過張大人那個腦子,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理解了。
所以武尚書身上的鍋,姑且只能繼續背著。
除了這一點小小的摩擦之外,眾人的心情都還算愉快。畢竟今天要落定的事,都是過年前就已經商議過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會十分順利。
真要算起來,他們這群人可是太久沒有過辦事那么舒服的時候了。
跟優柔寡斷,許多事情上總愛反復,甚至事情敲定之后還有可能突然反悔的先帝相比,賀星回在這方面實在令人挑不出毛病。能辦的事就是能辦,不能辦也會提出另一種解決方案,保證不會讓一件事在她這里耽誤太久。
雖然這樣的她,不會像先帝那樣容易左右,但往好處想,你能左右皇帝,旁人也能左右,一件事就算皇帝那里說通了,也要擔憂隨時會改過來,那種感覺只要經歷過一次,沒有誰想再嘗試的。
再說,你要說先帝很聽得進去勸嘛,那也不盡然,不然西苑也不會修起來了。
所以真要說的話,他的特質應該叫做拎不清。
總之,有這樣一個對照組存在,重臣們在面對賀星回的時候,情緒一直還算穩定。何況又還是年里,每個人的表情都算得上和顏悅色。
而賀星回一出現,說出口的話也很好聽,“事情緊急,有勞諸卿了。咱們同心協力,早些將事情辦完,也好安定人心。”
眾人都道,“臣等慚愧,殿下更辛苦。”
賀星回這才笑著說,“那就不耽誤正事了。”說著看向張本中和武煥,“不知兩位是否已經有了具體的章程,是就在這里說,還是咱們私底下說”
張本中正要選私底下說,誰知武煥先開了口,“這也沒什么可遮遮掩掩的,就在這里說吧。其實咱們也沒什么可說的,都領殿下的情呢。”一邊說著,就從袖子里摸出厚厚一疊信紙,遞到賀星回面前,“您瞧,欠條他們都寫好了。只是大伙兒還有個疑慮,不知殿下究竟想要什么來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