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曄的視線從眾人臉上掃過。
但每一個接觸到他視線的人,都選擇了避開,不與他對視。
很顯然,他們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為他說話。
不提賀星回,現在站在他對立面的人也夠多了除了旗幟鮮明的禮部尚書陳昌之外,還有已經表態過的武煥和張本中,以及韓青這位中書令。另外嚴文淵雖然沒有開口,但上回提起此事的時候他就在場,想來早就已經做好了選擇。
這五個人的分量,沒有誰會想上去掂量一下的。
何況還不是為了自己。
雖然他們都覺得戴曄有點慘,身為吏部主官,竟然連這種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大事,都沒有提前得到消息,但是又不得不說,他這種當面強烈反對賀星回的做法,也顯得有點蠢。
但戴曄自己并不這么認為。
賀星回對他有意見,這是他早就意識到的事。所以在聽見“科舉改革”這四個字,他就立刻反應過來,她這是要奪他手中的權權力之爭向來都是如此激烈,他此刻不開口反對,就再不會有開口的機會了。
只是他本來以為,在場眾人都是世家出身,大家站在相同的立場,應該會有不少人并不贊同這種做法。他只要做第一個站出來的人,自然會有人附和。
卻不想接連被武煥和韓青一阻,最后竟變成了這樣的局面。
更沒想到賀星回會這么狠,直接將此事交給禮部去籌備。如此一來,他就被架在空中,不上不下了。
但戴曄終究是個能屈能伸的人,要不然當年也不會選擇與勛貴聯姻,換來這半生的平步青云。如今見事情已不可挽回,他立刻道,“既然殿下心意已定,那臣亦無話可說。但臣還是保留對此事的意見,世家傳承多年,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弟子尚且艱難,何況寒門貿然讓他們入朝為官,恐怕會生亂,還望殿下慎重。”
這是再次剖白自己是一片公心,并沒有私情,所以即便反對皇后的政見,也情有可原。畢竟身為臣子,本來就有勸諫主上的職責。
他本來還有些話要說,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急在這一時。
賀星回既然還沒找到理由撤了他這個吏部尚書,那他就可以繼續參政。而這改革科舉之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也不是在場這幾個人說了就定,勢必會拿到朝堂上去商議。到時候,再讓手底下的人開口,就會從容許多。
他就不信,滿朝那么多世家出身的官員,還會只有自己一個人出聲反對。就算是身邊這些人,現下看起來是支持的,誰知道私底下又會是什么想法
只要人心不齊,他就依然還有機會。
而且此刻皇后已經占了上風,萬一再來一次“突發奇想”,他也沒法應對。還是讓其他人出頭,自己靜觀其變的好。
這般想著,戴曄漸漸冷靜下來,朝賀星回一拱手,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可惜,賀星回今天是鐵了心不想讓他安寧了。
在眾人都表示對改革科舉之事沒有意見,可以直接拿到早朝上去商議之后,大伙兒本以為今天的事情就到此為止,卻不想賀星回又拿出了奏折,“諸位對封賞之事可還有什么想說的若沒有,就照這個來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