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今日被她震撼的次數已經夠多了,但此刻,他依舊難以掩飾自己心頭的震動。
他知道賀星回或許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可是從她回京到現在,這才過去了多長時間朝堂上又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那么多的奏折要批,怎么想,都覺得她私底下能做的太有限了。
卻不想已經有了這樣一座書院。
她的科舉改革,并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沽名釣譽,而是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讓朝中那些老頑固們知道,一定會嚇一跳吧
任何一個讀書人,來到這個地方,都不可能會不感到激動。哪怕韓青早已過了需要求學的年紀,哪怕他身為世家子弟根本不需要到書院里求學,但他可以想象到,從現在起,那種在家里由父母長輩教導,或者索性延請名師的做法,已經過時了
因為書院里有的不僅是名師和書籍,更重要的是同學。
想想看,幾十上百個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每天都有新鮮事、新思想、新理念,每個人都能各抒己見、激烈碰撞,取他人之所長,補自身之所短,那場面該是何等的澎湃
韓青抬手摸了摸旁邊的柱子,忍不住問賀星回,“這里如今收了多少士子”
“七十二人。”賀星回道。
“是個好兆頭。先圣身邊,也是七十二賢士。”韓青心里已經在琢磨著把自家還在讀書的子弟送過來了,又問,“那收人可有標準”
“目前應該沒有。”賀星回說,“能夠收到消息趕來的,都是基礎不錯,在年輕士子之中頗有名聲的,自然來者不拒。之后人多了,或許會有所限制。”
“世家子弟也收嗎”韓青直接問。
賀星回回頭看了他一眼,笑了,“當然。令公若是舍得,也可以將家中子弟送來。”
韓青這才收斂起心底的激動,低聲道,“這個消息傳出去,非得驚掉一堆人的下頜不可。但殿下也要做好準備,您這是在掘世家的根基呀”
世家之所以能數百年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知識的壟斷。
雖然到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尋訪名師,學有所成,但世家的優勢一時半會兒無法被超越。就說韓家,家里藏著不少外面根本沒有的孤本珍本,有些還是大儒做過注解的。就是交好的世家,有時候也會讓子弟過來借閱。寒門士子,恐怕終其一生都碰不到這樣一本書。
但書院既然建起來了,自然要廣泛搜集天下書籍。而且每延請一位名師,也等于帶來了他的思想和理念,只要人數夠多,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藏書的不足。更有甚者,書院還可以牽頭編撰更多的書籍。
說是在掘世家的根基,毫不夸張。
韓青很緊張,但賀星回聽到這句話,卻是眉一揚,笑道,“那又如何”
她會從世家手中奪取權力,世家也會暗地里謀算她,這已經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了,既然如此,也不在乎多加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