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蘭澤曾游歷天下,交友甚廣,這次給賀星回推薦的五個人,除了瞿英之外,另外四人也是一時名土。
他們各有各的故事,相同點卻是都同樣的落魄。
其中有一個朱明的,之前曾經出仕過,可惜朝政為世家所把持,他空有一身才干,卻根本沒有用武之地,于是憤而辭官,棄文從商,竟也做得有聲有色。據說還與慶州有生意往來,他與庾先生也是這樣相識的。
這也是四人之中,賀星回最看重的一個,,她打算把人塞進戶部,將來進行商業改革的時候應該用得上。
另一個讓賀星回注意的,是一位從雍京趕來的名士。說是名士徐倫,但其實只是在北地薄有名聲,,燁京這些世家是瞧不上的。畢竟在大宣南遷之后,北地遭受戰火口口數十年,幾乎沒有一天的安穩日子過,文脈幾乎已經斷絕。
據庾先生說,徐倫得知他辦了一個書院,大喜不已。這回過來,除了為自己謀一份出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將北地所有的讀書種子都帶來了,免得在北地繼續耽誤下去。
這些學生對北地充滿感情,對世家頗多不滿,賀星回已經打算好了,,以后等他們入仕,就全都送回去建設北地,將那塊地盤從北地世家手中奪過來。考慮到當地的民情,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事。
還有一個叫陸繼善,是四人之中唯一個世家子弟。他的家族,就是南派世家之中聲勢不小的那個陸家,因為是旁支,在家族之中并不受重視,反倒必須要聯姻為家族助力。誰知家中為他求娶一位名門淑女時,他卻意外相中了對方新寡的姐姐。
因為婚事遭到三個家族的反對,他索性帶著那女子私奔離家,雙方就此決裂。但看他的樣子,盡管這些年來失去家族支持,舉步維艱,卻并不為自己當年的選擇后悔。
最后一人名喚劉貞,是四人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他是慶州人,受惠于賀星回這些年在慶州實施的種種政策,衣食無憂,能買到許多便宜書籍,與其他土子交流也比別處更容易。聽說賀星回需要人幫忙,他立刻就收拾行李來了。到了之后第一句話就是∶還缺人嗎缺多少我都能叫來。
聽說大家都想來,只是怕才能不足,幫不上忙反而給她添麻煩,這才先派了他來打頭陣。
賀星回的語氣也是輕松的,"這倒不急,我正準備改革科舉,以后寒門士子也可以參考。叫他們等著今年的考試吧,到時候正兒八經地跟那些世家子弟比拼一番,豈不更有趣"
瞿英在一旁聽著,心道她對慶州士子倒是信心十足,于是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來,"殿下,臣入朝之事,應當不急吧"
"怎么先生還有事情要處理可需要幫忙"賀星回忙問。
瞿英本來想直說自己要去慶州一趟,親眼看看那里現在的模樣,但轉念一想,又覺得留個驚喜也好,便順著她的話點頭,"是有一些私事,我還能應付,只是要費一些時間。"
"那先生盡管去忙吧,朝中之事暫且不急,怎么也要等科舉改革的事情落定之后,才會考慮這個。"賀星回說。
瞿英也不奇怪。他們幾人既然有心入仕,自然十分關心朝廷的動向,畢竟這關系到他們自己之后的前程。
戴曄被她要求回家修養的消息沒有遮掩,他們也已經打聽到了,莫說是瞿英本人,就是剩下那四個人,也都猜到了吏部尚書這個位置是為他預留的。
戴曄一時半會兒應該不會請辭,瞿英就還有很多時間。
既然提到了這事,瞿英也就順便替外面還在接受中書令大人考核的四個人問了一句,"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安置他們"
自從得知瞿英有了去處,其他人肉眼可見地變得焦躁了一些,想來也是在為這個問題發愁。
這個問題沒什么可遮掩的,賀星回索性把人叫了進來,問過韓青的意思之后,便對他們道,"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際,諸位入朝之后,必然都能一展長才。不過眼下,有一件更緊要的事,想托付給諸位∶暫且先入職禮部,給我當一任學官,不知諸位先生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