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看看她身上的布衣素服,默默地回家換衣服去了。
賀星回沒有刻意等他們,不過街上人多,馬車走得慢,他們很快就又趕上來了。
剛開始,眾人還沒有意識到情況不對,只覺得今日街上的行人格外地多,馬車幾乎陷在其中動彈不得。直到路程過半,他們才反應過來,這些百姓,似乎也都是去看文會的。
這就叫人摸不著頭腦了。
眾所周知,文人士子們說的那些東西,普通百姓根本理解不了,所以縱然是名士大家講學,普通人也根本不會關注,頂多看個熱鬧,當成茶余飯后的談資。
今日這是怎么回事
雖然還沒想明白,但韓青還是第一時間讓馬車停下來,吩咐人去京兆和禁衛軍那邊報信,叫他們派人過來維持秩序。這么多百姓擠在一起,太容易出事了。
這么想的不止他一個,幾家仆人湊到一塊,去了一趟,很快回來稟報說,"兩邊衙門早已得了消息,都已經派人過去了。"
果然,在馬車又往前走了一會兒,就看到了正在維持治安的衙役和士兵,他們身上穿著不同的制式衣甲,但混在人群之中,卻十分顯眼,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到。
這時候的百姓,懼怕官差是很普遍的事,因此都還算安分,沒有什么擁擠推攘之事。
到后來馬車實在走不了,他們只能下車步行。
春來緊緊跟在賀星回身后,發現自己之前的擔憂是多余的。在這樣擁擠的人群之中,根本沒什么人會注意到賀星回的特殊。而且真的有很多百姓帶著孩子來看熱鬧,想必就算二十幾個皇子皇女全部帶來,混在其中也不顯眼。
而且因為人群太過擁擠,重臣們雖然竭力想跟上賀星回,但最終還是被人群擠散,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春來自己之所以還能跟緊賀星回,是因為阿蠻和她帶來的幾個女護衛,手挽手護在她們四周,形成了一層十分牢固的包圍圈。
這一切都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春來的心情十分復雜。
她正在思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耳邊忽然聽到了叫賣聲。春來疑心是自己聽錯了,舉目望去,卻見道路兩側真的擺了許多小攤,攤販們正在高聲叫賣,與顧客討價還價。
"這怎么跟集市一樣"她不由驚詫地問。
這也是陸諫等人的疑問。他們這幾天都在閉門寫文章,沒有關注賀子越這邊的進展,只聽他說一切順利就放心了。不想今日一出門,就被嚇了一跳。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賀子越說,"這叫人氣。你們想想,這么大的場面,說不定回頭史書上都會記一筆∶開明元年,寒門士子于京郊舉辦文會,觀者如堵。"
話是這么說,其實賀子越本人也沒想到會有那么大的場面。
其實一開始,他之所以想讓商販們進來擺攤,純粹是因為沒錢。辦一場文會,成本不低,自己拿不出來,那就只能找別人了。商人們交一筆費用,就可以進來擺攤,這不就有錢了
但是商人逐利,沒有好處,他們肯定不會同意。為了讓商人們愿意出這份錢,賀子越就在整個京城都發了文會的傳單,還把那些正在觀望中的商家名字都打了上去。百姓們不懂什么是文會,見有那么多商家,就覺得這不是廟會和集市嗎這種時候,通常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他們當然不會錯過。
最后就變成這樣了。
不僅他聯系的那些商家來了,其他什么賣吃食的,玩雜耍的,說書的賣藝的,凡事集市和廟會里有的,這里都有。
雖然是自己預料之外的熱鬧,但賀子越仍舊覺得并不算壞事。今天的議題并不深奧,反而是生活之中隨處可見的事情,若是能夠讓這些百姓們也理解這件事,產生"這不算什么"的觀念,那不也是移風易俗的大功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