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卻不知道,女人是這世上最堅韌、最能忍耐的生物,她們可以輕易地裝作什么都沒有發生過,可是那顆被賀星回播撒下的種子,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她們心底扎下了根,只等著一點點雨露的滋潤,就破土而出。
這件事對賀星回來說,也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插曲。
她現在關注的是另一件事∶西北戰事結束了那么久,師無命終于要回京了。
其實打完仗之后,師無命就打算回來了,畢竟是多年來的頭一場大勝仗,賀星回本來還精心準備了一場獻俘儀式,以彰顯這一次的功勛。
那個時候,科舉考試都還沒開始呢。
誰知最后,又是俘虜絆住了師無命的腳步。
這一場大戰,俘虜了七萬多胡人。這樣的戰果激動人心,但隨之而來的各種瑣碎的問題,卻也讓人操碎了心。最簡單的∶這七萬人的糧食從什么地方來
要知道就連軍隊的糧草,也都是商人們轉運過來的,朝廷和地方都沒有任何余糧。
所以如何處置這些俘虜,就成了一大難題。
既然戰場上沒有殺死他們,師無命也做不出坑陷的事來,那就只能自己來想辦法。
他本來的打算是,發書信給那些草原部族,讓他們用錢財物資來贖買俘虜。結果對面接了書信,十分光棍地答復說沒錢,買不起,要么你就直接把人放回來,要么你就繼續留下,我們還能省一點糧食自己吃。
好不容易抓到的俘虜,師無命也不甘心就這樣放掉,只能找賀星回設法。
賀星回便說,西北因為戰事頻仍,以致地廣人稀,朝廷時不時還要從別處遷移人口過去填補,以免真的成了無人區,被草原人長驅直入。既然如此,不如把這些俘虜留下來,充實人口,讓他們開墾土地,種植糧食。若能自給自足,自然就不用朝廷來養了。
為了處理這件事,師無命本人也被絆在了西北,直到春耕結束,才打算抽空回來一趟。
雖然種種封賞都已經發下去了,但他還是要帶著人回來謝恩的。
所以這一趟回來的,除了他,還有一部分立功的將領,以及當初派去榆州負責糧食轉運的世家子弟們,其中為首的就是中書令韓青的小兒子韓瑾之。他們也算立了功,這次回來,必然都要晉升。
凡此種種,都是些零碎小事,但總要在人回來之前準備好,免得事到臨頭,手忙腳亂。
忙碌之中,賀星回再一次感嘆,身邊可用的人手實在太少了。
才這么想著,那邊韓青就匆匆求見,遞上了一封賀星回等待已久的奏折∶吏部尚書戴曄請求致仕的折子。
"總算來了。"賀星回翻看奏折,心情很好地道,"北地世家和勛貴們,沒少在其中出力吧"
戴曄明顯是想一直拖著,既不上朝也不辭官,就是惡心賀星回。不過與馮夫人和離之后,勛貴不會讓他繼續坐在這個位置上,而北地世家那邊,見他已經沒有了價值,也會想把這個位置騰出來,再塞進去別的人。
所以賀星回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只要等著就行了。
說起來,瞿英的奏折不知寫得怎么樣了,什么時候才能走馬上任
韓青見她毫不在意的樣子,不由提醒道,"按規矩,殿下要下旨挽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