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公所言甚是。"嚴文淵也說,"朝廷素來鼓勵民間分戶,如此人口才可迅速增蕃,既然如此,女子立戶,又有何不可"
其實還不止,朝廷鼓勵民間分戶,多少有點削弱宗族勢力的意思,而且借由這個機會,也可以清查出更多的人口。在這個時代,隱民、隱田、隱戶,實在是多不勝數。
這二人一個曉之以情,一個動之以理,徹底奠定了此事的基調,其他人自然更不會唱反調,紛紛出聲附和。
賀星回這才笑著對靖侯道,"看來眾卿都不反對,請侯可以安心了。"
"老臣多謝殿恤。"靖侯又開始抹眼淚,"如此,老臣就是死也安心了。
賀星回又是一番安撫,然后才令眾人散了。
出宮的路上,張本中慢慢冷靜下來,才終于意識到,自己進宮一趟,并不是為了跟人爭辯這立女戶之事。他明明是為了馮夫人和離的事入宮,想要勸說賀星回不要輕易開這個口子的。
不過事已至此,張本中也意識到,賀星回說不定是贊同和離的。說與不說,也就沒什么分別了。
立女戶之事,雖然議論紛紛,但很快就在早朝時通過,頒行天下了。
事實上,這事并沒有在民間掀起多少波瀾。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民間俗諺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對于這些底層百姓來說,婚姻是結合兩個人甚至兩個家庭的力量,共同對抗生存困境,如此才能活得不那么艱難。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會去考慮什么立女戶的事。
一個女人支撐門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倒是世家女眷們,私底下都在議論這件事。
之所以是私底下,是因為大多數男性都跟張本中差不多,聽不得此事。但他們卻不知道,越是如此,女人們就越是在意,等男人們出門去辦正事,她們便聚集起來,暢所欲言。
這件事聽起來雖然荒唐,但在這些世家女眷看來,卻并不是異想天開。
因為她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資產,田地、莊子、店鋪乃至一筆數額不小的現錢,這些都是嫁妝之中一定會包涵的。至于布帛和首飾,同樣可以直接當成錢來用。
也就是說,縱然離開家里,她們也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就像馮夫人從戴家搬出來,雖然只帶走了自己的嫁妝,卻也沒有為錢財發愁過。
她們所慮者,無非是一沒有名分,二沒有庇護。
如今朝廷出了這樣的政策,名分就有了。真正讓她們難以采取行動的,其實是第二條。
誠韓青所說,頂門立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說經營管理上的難處,也不說每年的賦稅、徭役和各種攤派,就說街面上那些地痞流氓,衙門里的官差胥吏,都不是那么容易應付的。
沒有世家的庇護,一個坐擁大筆資產的獨身女性,簡直像是一塊沒有主的肉,任何人見了都會垂涎三尺。
這些事,女人們能想到,男人們自然也能。
所以雖然掀起了一陣議論,但最終,日子卻還是沒有什么變化。
察覺到這一點,張本中松了一口氣,也覺得自己實在是多慮了。他本以為,這事一出,至少會有幾個跟風的。不過他也不急,相信她們吃了教訓,就會老實下來。不過如今一個都沒有,倒是省事了
早知如此,當時根本沒有必要在宮中據理力爭,白受了一番冷嘲熱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