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重臣們最喜歡賀星回的地方,她有一種很奇特的分寸感,好像總能知道界限在哪里,并不會讓自己手中的權力隨意膨脹。
像宰相人選這種人事任命,一般來說都是圣裁獨斷,實際上最后的人選,也會由賀星回來決定。但她愿意走廷推這個流程,無疑就讓這件事變得更加公開公正,讓做臣子的心里十分舒服。
而接下來的職位調整,可以稱得上是一場狂歡。
中書省增加了四個相位,六部就空出了四個主官,需要從其他官員之中遞補。而遞補人員所空出來的位置,同樣需要新人來填。再加上之前因為張本中事件而被黜落的那一批官員,甚至可以說,整個朝堂都經歷了一場小小的地震。
不過,因為每個勢力都分到了一些好處,大家對這些結果也基本滿意,所以很少會有人注意到,六部的人事變動著實不小,有些部門甚至從主官到屬官都換了一批,也就是負責具體文書事務的小吏還在。
這自然是瞿英妙手操控的結果了。
這位吏部尚書自從上任以來,始終保持不顯山不露水的姿態,并沒有展露過什么手段,但實際上,他早就已經私底下將朝堂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如今抓住機會,便在賀星回的授意下做了巨大的調整。
調動、遷移、填補,如今的六部,已經完全變了個樣子,再不是之前那種張本中一聲令下,半數官員都會聽他號令的局面了。
賀星回把這種調整稱之為"換血",瞿英覺得十分恰當。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小的細節變化∶賀星回將諫臺從門下省獨立了出來,并不歸屬于某一個部門,而是直接對皇帝負責,承擔起了糾察百官的職責,名為監察院。
在當下,并沒有多少人在意這個變動。畢竟言官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獨立,不好劃分的存在。
此刻,賀星回正在召見監察院的新任主官鐘彬。
這位其實也是老熟人,之前是門下省的諫議大夫,在賀星回剛剛回朝的時候,他還是張本中的馬前卒,在朝堂上表現得也很活躍。但就連賀星回都沒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時候開始安靜蟄伏,不再冒頭的。
可見南派世家之中,也并非沒有聰明人,只不過他們都跟鐘彬一樣,因為拿不到話語權,所以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安靜地蟄伏了起來。
如今張氏已經成了過眼云煙,他們卻仍舊是朝堂上的中流砥柱。
賀星回并不會因為出身就對他們產生偏見,所以瞿英在考察之后,舉薦鐘彬為監察令,賀星回很爽快地應允了。
此刻,她召見鐘彬,便是為了監察院接下來的工作安排。
諫臺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眼下互市和扶持商人開設工廠的事,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也是最需要監察的地方。只有從朝中派人下去,賀星回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知道具體情況是什么樣的。
鐘彬聽到這個任務,整個人都振奮了許多。這是能影響國庫收入的大事,他本以為賀星回會派遣自己的親信之人前往巡查,沒想到會把這個工作交給監察院。
言官的地位很特殊,主政者重視,那就是位卑職重,就連中書省的宰相們也要受其監察。但上位者不在意,他們就會成為鑲邊的存在。
如今賀星回委以重任,他立刻斬釘截鐵地應道,"臣必不辱使命"
由朝廷扶持,內庫入股,商人興建的工廠,大都位于大越北方。
這當然不是偶然,而是賀星回精心挑選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