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勛貴們在欠條上寫的,還是北地世家試探著拿出來的土地,都在北方。
賀星回為什么要費工夫讓北地世家也摻和進這里面來就是因為北方很多地都在他們的手里,當然要盡量收回來。特別是西北,如今已經完全在師無命的掌控之中了。
除了收回更多的土地之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帶動北邊的發展。
自從大宣皇室南遷之后,整個北方遭受重創,又在戰火之中混亂了幾十年,如今雖然重新回到了大越的治理之下,卻是元氣大傷,久久不能恢復。
大越定都燁京,帝國的權力中心和經濟中心便都向南偏移,北方想要發展起來,只會越來越難。
不說別的,南方人口密度就是北方的四五倍。地廣人稀,沒有足夠的人口來恢復生產,就是目前北方地區最大的困境。這是戰爭帶來的結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吸引南人北上。
大多數人安土重遷,直接遷民必然會遭遇強烈的抵抗。
賀星回在北方建廠,就是希望通過商人們的利誘,能夠吸引更多的南人主動前往北方。以工廠的名義招收工人,就比朝廷直接下令搬遷更合適。
而現在,這項政策,已經初見成效了。
這個時代的商人們,還是喜歡用自己人的。這些商人來自大越各地,而且大部分都來自更加富庶的南方,北地出身的沒有幾個。在人生地不熟的北方建廠,雖然有朝廷扶持、官府配合,但他們自己心里也難免犯嘀咕。這時候,從家鄉所在之地招收一批工人過來,就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御史們進入北方境內,沿路走來,便見各地都頗有欣欣向榮之意。除了工廠,工人們的住處也在興建,城外也有不少農人正在田間耕作,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欣悅的笑意,飽含著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仗已經不打了,太平年代,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而且隨著新人口的涌入,各種機會也會越來越多。北方本地居民們的心,也逐漸跟著活絡了起來。
不過短短半年而已,眼前種種所見,已經與記憶中截然不同了。穆柯看著這一切,忍不住心潮澎湃。
是的,在這一次的人事調動之中,他從兵部調到了監察院。還真別說,這個職位意外地很適合他,因為他雖然寡言,但每次開口都能一針見血,刺得對面說不出話來,因此到了新的部門,竟然很得主官的看重。
再加上他本就出身西北,對當地事務更加了解,甚至還跟師無命將軍有舊,所以最終,他就被派到了西北。
這也是鐘彬的聰明之處,師無命本來就是賀星回的人,西北現在又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朝廷忽然派一個言官過去監管,很容易引起他的不滿。選擇穆柯這個西北出身的寒門子弟,就是一種明晃晃的安撫。
你看,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們沒有惡意的。
穆柯一開始還在認真思索自己的職責,但距離西北越來越近,他的心潮也就越來越難以平復。
特別是進入西北之后,所見之處,再沒有數月之前滿目瘡痍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營房、大片今年才被開墾出來,生長著茂盛作物的土地,叫人看得心曠神怡。
就連這里的工廠建造進度,也比別處更快。
穆柯一打聽,才知道這還是因為那群草原俘虜。這些人被分散成小股部隊,交給西北軍看押,平時除了開墾種地之外,也負責一些修路之類的雜活。工廠的建設,他們自然也加入了進來。這些人力氣大,而且服從管理,效率更高,也比普通的工人更好用。
很奇妙的是,大部分俘虜,對這樣的生活并沒有多少不滿。
他們是在草原上吃不上飯了,才出來劫掠的。雖然騎上馬的時候,他們是最彪悍的戰士,但發現在大越當俘虜居然能吃飽飯,很多人的心態慢慢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