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在二門前張望了許久,才看到自己等的人。
"買到了嗎"她問,一邊從腰間解下錢袋,從中摸出一塊碎銀。
堂弟張凌鬼鬼崇崇地走過來,左右張望了一番,見周圍沒有人,才從懷里取出用帕子包好的書,"買到了,給你。"
"多謝。"張蕓將碎銀放在他手里。
張凌掂了掂,眉開眼笑地道,"下回還有什么想要的,再叫我。"
張蕓答應了,把人送走,學著堂弟的樣子,把書塞進懷中,用衣裳掩住,這才松了一口氣,慢慢地往回走。臨到自己所住的院子,她再按捺不住,飛奔起來。
正好奶娘在院子里看到,忙一迭聲地叫,"大姑娘,慢一些這成什么樣子"
張蕓充耳不聞,一溜煙兒跑進自己的房間里去了。待回身插上了門,確定不會被人看到,她才將懷里的書取出來,小心地放在書桌上,解開外面包著的帕子,露出封面上銀鉤鐵畫的世界二字。
這本書元宵節就開始發售了,那之后,張蕓每每出門交際,眾人的話題之中總少不了它,就連時興的衣裳首飾都要退后一射之地。
據說,就連宮中的殿下們也用這本書啟蒙,封面的字還是皇后陛下親自題的。
這樣一本書,受人追捧自然不是什么奇事。
可是在張家,卻沒有人敢提起它,仿佛是一個禁忌。張蕓一個女孩,等閑又不能出門,更不可能自己去買書。她也不想請托朋友們買,怕人窺探出張家內部的問題。
后來還是意外抓到了堂弟張凌的一個把柄,又知道他也在偷偷看這本書,才托了他買。
外面賣幾十文一本的書,她卻要花上二兩銀子。
但好歹是買到了。聽說這本書已經加印到第三次了,專供外地前來進貨的客商,若是再遲些,她說不定就要變成全大越最后一個看到書的人了。
張蕓深吸一口氣,在窗前坐下來,翻開書本細讀。
一般人看書,前面的封面、目錄和序文之類,往往匆匆一掃就過去了,最重要的還是正文的內容。但大概因為這本書太難得了,張蕓就連一個字都不愿意錯過,就連封面上那些無趣的名單她也認真讀了。
然后就意外地注意到,這封面內頁上,竟然還寫了世界編輯部的地址,并且下面附了一句話。
本書所收錄的內容都來自編輯人員的常識和經驗,如有錯誤,請致信編輯部指出,經查證確實后,可獲得高額獎金。若讀者有任何奇思妙想或觀察到特殊現象,也可投稿至編輯部,稿件一經錄用,待遇從優。
在這個時代,出版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雖然市面上會有不少書出售,但大部分都是經典和前人研究經典的結果,再就是一些著名集會的作品,整理成冊。至于私人的作品,一般都是作者本人或者親友印刷之后,委托書店代售。而更多的人,因為不缺錢,印了書也不會賣,只會贈送一些給親友。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知識傳播效率極度低下的原因。
很多書外面根本找不到,只有世家才能用幾百年的時間去搜集到足夠多的書籍,成為一種特殊的底蘊。
至于秘書省這樣的朝廷機構,雖然也會編一些書,但通常都是出于某種政治目的,比如編撰帝王實錄、本國法典、禮儀規章等等,編出來之后也是藏之深宮。
秘書省公開發售世界這種適合普通大眾閱讀的書籍,本身就已經夠新鮮了。至于征稿的概念,這個時代更是完全沒有。通常只有一些名滿天下的名士,會有人找上門來,求取他們的文章或筆跡,帶回家里小心收藏。
但這個世界編輯部,似乎所有人都可以給他們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