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說,他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氣。畢竟自從入京備考,所有人見了他,第一反應都是他有可能取中探花,那時候徐青藹就已經聽說過自己的前輩陸諫這一年來的遭遇了,說不緊張擔心是假的。
但他也不可能因此就放棄科舉。
甚至如果真的因為容貌而高中第三名,其實也不算是壞事。畢竟這是蓋章了會被皇后陛下喜愛的名次,于仕途并無壞處。
只是想到未來可能要面對的情況,還是不免讓人頭痛。
結果橫空出世一個張蕓,將所有的風頭都搶走了,也免除了徐青藹頭痛的毛病。這個結局,對他而言可以說是再好不過了。
釋褐之后,徐青藹被分配到了監察院。
在他們這些新人入職之前,監察院的前輩們幾乎都被調動到了其他的崗位,只剩下寥寥數人,以至于新人一來,顯得院里好像全是新人。這不同尋常的變故,讓所有人都不由惴惴。
好在監察院本來就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人員調動一直十分頻繁,而且新人入職之后,就都被打發去了外地巡查,所以這一點小小的變故,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與這位徐探花相比,張蕓這個女探花的官場之路就順暢多了。
賀星回身邊的人勉強夠用,所以今年的女官幾乎都被分配到了編修館這邊。不過仍然保留了輪值的制度,宮中的女官會到編修館來輪值,編修館這邊的人也有機會入宮當值。
張蕓并不在意能不能入宮,離開張家,她就像是囚鳥離開了牢籠,一頭扎進了編修館的藏書之中,出不來了。
很快,她就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
編新書當然很重要,但是也不妨將藏書館里的一部分舊書整理出來,校對之后刊印出版。這些書籍都是世家所藏,外面很難買到,若能印刷出來,既能讓天下士子看到更多的書,也能提升編修館和秘書省的地位。
這個提議立刻被陸裳通過了。
圣賢經典,至少在這個時候,地位還是不能動搖的。在掌握經典的釋義權之前,掌握發行權也不錯。
不過第二本書的編撰工作,還是被提上了日程。
其實陸裳早就想好了內容,不過之前要辦報紙,時間和精力都被牽扯著,騰不出手來。現在有了新人入職,這件事便可以開始著手了。
這一回要編的,是一本字典。
學習的過程中,閱讀的過程中,總難免會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有時候囫圇吞棗,聯系上下文也能猜出其中的意思,有時候卻會卡在這里,無法繼續推進。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請教師長。但也有一些人,根本沒有師長,那怎么辦呢
報紙發行之后,編修館的信箱里收到的信里,就有一部分是詢問某個字詞的意思和用法的。這還是她們的報紙用了大白話的情況,如果是張本中那種佶屈整牙的雅言,估計閱讀門檻就能攔住八成的讀者。
如果有一本字典,遇到不認識的字都可以在上面查詢到,這樣的問題自然就會大大減少了。
最重要的是,字典用皇后陛下的話來說,它是工具書,沒有時效性,只要愛惜使用,不弄壞了,就可以長長久久地用下去,甚至傳之子孫。而一部分貧寒的學子,說不定可以靠著字典和報紙書籍自學成才。
要自學到能通過科舉考試,或許很難,但是能讀寫計算,應該沒什么問題。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就有機會爭取更好的工作。
所以即便賣得貴一點,普通人家也會咬牙買上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