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地里出產的東西要足夠養活更多的人,這樣才能產生剩余價值,用于發展工商業,同時也能將更多的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投身于工商業。
以去年的糧食產量來說,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朱明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土地肥力。
雖然在賀星回的指導下,百姓們已經在學著制作簡單的氮肥和磷肥,但在沒有形成產業鏈之前,,產量低得可憐,并不足以覆蓋所有的土地。雖然第一年產量驚人,但是土地沒有足夠的肥力,之后的產量還是會逐漸減少。
以前,應對這種消耗土地肥力的情況,百姓們采取的方式是輪種。即是每年只耕種一部分田地,剩下的拋荒,任由雜草生長,恢復肥力。
但這顯然是很浪費的。
去年,因為是頭一年推廣新的種植方法,還帶著一點試驗的性質,所以戶部雖然大力推廣,不過實際上并沒有實現全國種植,因為總有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經驗。很多人家為了應付官府,只劃出一兩塊地來種新的糧種。
因此,這個輪種的方法,也沒有對整體產生多大的影響。
現在有了去年的產量做保證,百姓們自然知道該怎么選了。等全國的土地都種上了新糧種,用上了新方法,這個問題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了。
賀星回想了想,道,"如果是這個問題的話,不難解決。人和牲畜的糞便,都可以作為肥料來使用。"
"這個他們已經知道了。"朱明無奈地說,"就連京城的糞池,如今都有人主動花錢來買了。即便如此,還是不夠。"
說起來,以前即便是燁京城,也經常能看到有人隨地大小便,至于街上的牛馬糞,更是難以不免。但自從糞便也成了材料,可以用來賣錢,隨地大小便自然是不存在了,就連牛馬糞,也有專門的人去收拾,倒是顯得街道干凈整潔許多。
也算是新式種植方式帶來的好處之一了。
但也由此可見,農人們對于肥料的渴求。也就側面證明了,肥料還是不夠用啊
"那就多養一些牲畜。"賀星回道,"其實農人耕作,本來就很需要畜力。以前沒有這樣的條件,只能以人力代替,如今咱們不是在跟草原互市嗎多換一些牛馬回來便是。
朱明眼睛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
其實現在的互市,也有交換牛羊,不過一般來說都是為了吃肉,所以更多的是直接購買肉干和皮毛。因為路途遙遠,倒也沒人覺得有什么問題,死物總是比活物更好運送。
而且比起牛羊,還是草原上的藥材和礦物,更加吸引朝廷官員們的注意。
現在賀星回一提,他們才覺得,這草原上的牲畜,也是大有潛力呀
朱明道,"這事我回去寫一個章程。"
"最好是國庫撥一筆錢來辦這件事。"賀星回道,"依我的意思,最好每家每戶都能養上一頭牛,一匹馬,如此借助畜力,也能省不少功夫。不過一來許多百姓只怕拿不出購買的錢,二來他們也不懂得如何飼養這些牲畜。所以我想,不如由朝廷代為采購,以村莊為單位共同飼養,百姓可以出一點錢借用,慢慢地將這筆錢收回來。"
雖然這是難得的還能見到回頭錢的開始,但朱明也不敢直接答應,只道,"待臣回部之后,召集戶部官員商議。"
賀星回見狀,又說,"也不必一次到位,徐徐推進便是。先從北方開始,等百姓們看到了好處,自然就會積極應承了。"
朱明頓時松了一口氣。
北邊的情況跟南邊還是不一樣的。因為連年戰亂的緣故,宗族的存在感不強,朝廷的管理也更深入。特別是西北,基本上是西北軍的大本營了,那邊還有很多土地是軍隊屯墾出來的,要執行這個新的政策,自然更加方便。
其實就像賀星回說的那樣,這是有好處的事,百姓們見得多了,自然也會想要。但若是在他們還不知道有什么好處的時候強行推廣,只怕善政也會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