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裴也沒有想到,自己和陸裳在見面,是在這樣情形下。
禮部新設教育司,專管天下教化之事。第一件就是召集天下各大書院的山長,赴京與會,商議辦學章程。
這幾年來,開辦書院,也成了很多在野的文人揚名的手段。其中難免良莠不齊、資質不一,朝廷要把這件事情管起來,陸裴并不算意外。
紫宸殿內的那位陛下,最喜歡的兩個字,似乎就是“規范”。
大到出臺各種法律,小到設立種種規章,任何事都要有規范,然后依循法令來處理,而非向從前那樣,更多地看主管官員的想法。
很難說這樣究竟好不好,不過時至今日,大家應該都已經習慣了。
所以相較于其他同僚們的惴惴,陸裴表現得十分坦然。
他辦書院,并不是為了跟誰競爭,而是為了充實自身的能力,取回應有的體面,自然一絲不茍。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他一個個挑選過的,貴精不貴多。這兩年,挺秀書院的學子,也已經開始在科舉考試發力,取得了不少好成績。
只是他沒有想到,到了教育司,負責接待他們的教育司負責人,竟然就是陸裳。
準確地說,是副司長。群臣最后自然是沒能拗過賀星回,還是讓陸裳接了這份工作,只能在職位上壓她一頭。不過司長是由禮部尚書陳昌兼任,并不負責實際的事務管理,所以整個教育司,都是她說了算。
時隔數年,兄妹二人隔著長桌相望,互相點頭致意。
是的,長桌。這是陸裳帶到教育司的第一件東西,一張長達三米左右的桌子,一側是圓弧形。她自己就坐在圓弧形的頂端,其他與會的書院山長們,分坐于長桌兩側。
聽說紫宸殿里就有這么一張桌子,不過在這之前,沒有人想過效仿。
陸裳在教育司擺出了這張長桌之后,但凡是場地能放得下的部門,都定做了一張。聽說滿京城的木匠,如今都在做這種桌子。想必不久之后,就該傳到民間了。
便如此刻,山長們坐在桌旁,人手一份筆墨紙硯,一只白瓷茶盞,立刻就體會到了它的好處,也開始思量能不能在自家書院里添上一張。
陸裳給教育司添的第二個大件,是一臺印刷設備。
等資料發到各人手中,陸裳才站起身,先是說了一番套話,然后就進入了正題,"請諸位到教育司來,也是為了商議辦學的章程。這既能規范當下已有的書院和學校,也能為將來想要辦學的人指引方向,希望大家能暢所欲言,共同完善。”
“第一項,是教師資質考核。”陸裳道,“如今書院聘請老師,全憑山長個人裁定。我當然相信諸位山長的水平,也相信你們擇才時會有考量,但書院想要長久存續,想要成為權威,就必須要制定標準。”
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也讓這些老師們來考一考。
先由教育司考核一番,為合格者發放資質證書。至于各家書院是否還要進行二次考核,就由他們自己決定。
考慮到這跟進士考試不一樣,很多人不會愿意自己出路費,千里迢迢來京城考試,所以考試的地點就定在各家書院,每年教育司派遣巡考官下去考核,合格者頒發證書,再整理出名單,給各個書院都發一份,也好讓他們知道各地都有哪些賢才。
至于教師考試的內容,就是牽涉到了今天的第二項議程了。
那就是教材編寫。
如今書院教課,都是各行其是。除了四書五經不變之外,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很多就是山長或者老師自己的多年的心得,再教給學生。這固然能夠傳承老師的思想,但也難免會造成學生水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