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和草原打仗,之所以那么艱難,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失了銀州,將戰線拉得太長,難免顧此失彼。
如今若能將之重建,也算恢復幾分當年景象了。
打定了主意,陸裳也沒有在此處繼續逗留,又趕回了附近的烏門堡。
烏門堡是一個總人口不到一萬的軍事堡壘。在銀州城建立起來之前,這里就是大越面向草原的前哨站,當然,現在也是草原胡人前往臨州城的第一站。
陸裳雖然是臨州的長官,但是主要工作卻是重建銀州,早就第一時間將辦公地點搬到了這里。
總的來說問題不大,因為州府長官和縣令不一樣,并沒有具體分管的范圍,州治范圍本身也被分成了兩個縣,由各自的縣令管理,而她更多的是總覽全局,所以位置在哪里不那么重要。何況她還有那么多的屬官,具體事務也可以交給他們去處理。
而且從這里趕到臨州只需要一天時間,真有事也來得及。
回到烏門堡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人手,清理外面的銀州城遺址。
在烏門堡,這不算什么難事,因為這里是一處軍事要塞,沒有普通居民,只有軍隊和為軍隊服務的后勤人員。而軍隊也不負責屯墾,現在又不打仗,他們除了訓練和登記出入關的人員信息之外,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分出一部分人手給她。
幾天之后,遺址就被清理出來了,而陸裳也得到了另一個好消息。
在銀州城附近找到了適合生產水泥的礦石。如果能夠在這里設廠,那么城市建設進度必然能夠加快許多。
所以在修建銀州城之前,他們得先建個水泥廠。
消息一宣布,臨州城上下都十分高興。現在水泥的好處人盡皆知,大家發愁的是產量跟不上。臨州要不是跟山部和直部合作設廠,估計至今還在排隊等其他地方勻出產量來。
但即使已經有了一處工廠,但畢竟要供給三個地方,直到現在,也不過是把臨州城的主路鋪了一下,其他地方依然在等。
再說就算路修完了,水泥還能用來蓋房子,總之不會嫌產量多的。
更不用說,工廠本身就能增加不少就業崗位。
雖說這個新廠按理是屬于銀州的,不過銀州現在連州城都沒影,就算修好了,既沒有土地也沒有百姓,能管的地方也有限,在那邊發展起來之前,多出來的水泥自然要供給別處。
而新的水泥廠,也吸引來了另一批人的視線。
那就是胡人部落。
不過這是陸裳一開始就預料到的。臨州和山部直部合作建廠之后,這些小部落也動了心,一直在跟師無命那邊接觸,不過這事太麻煩,進展一直不大。
陸裳來之前,就已經了解到了這一點,自然不會沒有一點想法。
銀州城最缺的是什么自然是人口。這些部落本來也是散居在這附近,若是能夠遷入城中,這不就是現成的人口嗎
而且這些胡人雖然不會耕作,但是放牧養殖卻是一把好手。雖然大越目前可以從草原進口這些東西,但若能有自己的牧場,自然不會是壞事。
有人口,有商品,就有了基本盤,之后再給予一些政策優惠,自然能夠吸引來更多的人前來定居,不斷發展壯大。
如此,這里才會成為"大越的銀州"。
但陸裳是打算等建城的事開始了,再去找他們的。誰知這些胡人比她想的更加敏銳,水泥廠才建起來,他們就自己跑來了。陸裳自然也不跟他們客氣,先招募了一批建城的工人。
自己修建起來的城池感情更深,也是讓他們提前接觸一下大越的士兵和百姓,為以后的共同生活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