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大家還不知道兩位神仙的形象具體是什么樣的,甚至還形成了不少流派,各有爭論,現在報紙印了畫像,立刻就統一了。也不用再雕什么神像,直接把畫像裁下來供奉,家家都有。
至于畫像上的天后穿著跟旁邊天帝差不多形制,只是顏色和細節略有不同的衣服,這一點也毫無阻礙地被眾人接受了。
甚至報紙上都沒有登過一篇專門討論它的文章。
好像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她就應該是這樣子的。因為他們的皇后就是這樣嘛
袁嘉不無驚異地發現,事情好像比她想的簡單。
和朝堂上那些各有心思的大臣們不同,對普通百姓而言,坐在金鑾殿上的人是誰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實實在在地變好了。他們不支持她,又支持準呢
開明十五年正月初一。
仿佛是為了附和民意,在這一天的正旦朝會上,除了一些例行的封賞之外,還多了兩封圣旨,分別為天帝和天后加封,算是朝廷正式承認了他們神明的身份,自此之后,民間就可以正式立廟供奉,官府還會給予相應的補貼。
有心人會注意到,雖然民間還是稱呼天帝天后,但實際上,在加封的圣旨上,兩位神明那長達十六個字、讀起來十分拗口的封號末尾,跟著的都是"大帝"二字。
要知道,在一般的神仙封號之中,男仙通常是真君、帝君,而女仙通常是圣母、元君,譬如二郎真君、東華帝君,金靈圣母、碧霞元君等。所以這個封號,雖然既符合身份,又符合定位,卻不怎么符合常例。
但是自然,不會有人主動指出這一點。
因為他們都從這封圣旨之中,嗅到了某一種氣息。
只有極少部分人也就是最靠近王朝權力中心的那些人知道,這個封號并不是賀星回本人擬定的,也不是禮部擬好之后呈奏,而是由皇帝本人親自擬定,讓人送到禮部去的。
在很多人看來,這也算得上是一樁奇事了。
皇帝不喜歡理政,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皇后,雖然荒唐,但是考慮到他本人的才能以及賀星回的手段,倒也不算太離譜。畢竟歷史上很多帝王,也并不親力親為,喜歡"垂拱而治"。
無非是那些皇帝信任的是親族、宰相、外戚、宦官等等,而他們的皇帝陛下信任的是一個女人。
但因為賀星回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也沒有人質疑。
可是對所有皇帝來說,那至高無上的權柄,依舊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可以將權力交給下面的人,也可以隨時收回,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地位。
這才是帝王之道。
因而皇帝這種不遺余力往賀星回手里塞權柄的做法,就難免讓一部分人心驚。
這世上真有人會不愛權勢嗎
這個問題,其實皇帝本人也無法回答。他沒有掌握過那樣的權力,也沒有想要掌握它的野心,至少從他跟賀星回成親那一天直到此刻,他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一點不滿意。
想要的東西都有了,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就算是跟賀星回這個實際的掌權者相比,他也是更加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那一個。
所以他沒有考慮過這其中的深意。
賀星回難得想要什么,而他正好有,那就給了。
只有這么簡單。
賀星回本來以為,皇帝說把事情交給他,會用更加直截了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