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抬腳跨入中書令辦公的署衙,看到屋子里的人,腳步不由微微一頓。
這停頓十分短暫,在其他人反應過來之前,他已經大步走入,一面笑道,"怎么這樣大的陣仗,可是出了什么事"
話是這么說,要是真的出了能夠將中書重臣都集合在一起的大事,也不該是在這里,而是在紫宸殿了。所以朱明雖然這樣問,但臉上的表情卻不太緊張。
事實上其他人的表情也不太緊張。
但是看他們的樣子,似乎也并不知道瞿英把人叫過來是因為什么。
等朱明坐下來,瞿英才開口道,"確實是有一件為難的事,要參詳一下諸位的意見。"
"令公盡管說,不管是什么事,咱們總商量著來便是。"陸繼善連忙道。
其他人也點頭附和。
隨著老臣們年紀漸長,陸續致仕,中書省的五位宰相,除了瞿英之外又換了一撥人。如今在這個位置上的,幾乎都是賀星回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彼此之間的情分自然比其他人不同。
尤其朱明和陸繼善二人,他們當年就是跟瞿英一同回朝的,自從進入了中書省,就一直以他馬首是瞻。
瞿英端起茶盞抿了一口,這才嘆道,"今日我已經去看過武兄,他的情況不容樂觀啊"
去年冬天武煥就病了兩三次,一直纏綿病榻,總不見好。開春后似乎精神了幾天,誰知一場風寒,人又倒下了。
到了他們這個年紀,對于"天命"兩個字越發有感觸。同齡人一個接一個地離去,難免讓人傷懷。畢竟不知道什么時候,這事可能就會落到他們自己身上了。
所以眾人不免沉默了一會兒,朱明才開口,"武兄這已經是上了第二本了吧"
瞿英點頭,"是。"頓了頓,又道,"明日陛下就該親往探視了。"
很顯然,無論是身體原因還是自身的想法,武煥都打算退了,瞿英和皇帝先后前去家中探病,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了致仕的流程。
等他上完第三本乞骸骨的折子,皇帝批準之后,這中書右侍郎的位置就空下來了。
那么瞿英將眾人召集到這里的原因,也就已經十分明白。
自從開明十二年韓青致仕,皇帝將中書省五個宰相的位置填滿之后,就再也沒有從缺過,從來就是缺了就立刻補。很顯然,相較于某個大臣獨攬大權,他們這位陛下更希望看到的,是有商有是的辦事。
既然如此,武煥騰出來的這個右侍郎,也不會空缺太久。
雖說繼任的人選必然要由廷推來定,但也不可能漫無目的地選,所以在流程上,會先由中書省和吏部商議,給出一個候選名單,再于早朝時讓大臣們票選,當眾唱票,最后取票數最高的兩三人,呈送御前,由皇帝最終擇定一人,宣榜就任。
毫無疑問,瞿英今日將他們召集到這里,就是為了這候選名單之事了。
朱明和陸繼善對視一眼,由陸繼善開口,"廷推之事自有流程,不知何處讓令公為難"
瞿英放下手中的茶盞,視線把殿內的四個人都看了一遍,然后抬手從面前的桌上拿起一張紙,遞了過來,"這是我擬定的名單,諸位看看吧。"
朱明先伸手接過,看完之后眉梢不由微微一動,卻沒有發表意見,而是將紙張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