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殿里四個中書宰相,一位吏部尚書,都是老成持重、歷經宦海之人,盡管因為紙上的名單而詫異,但都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
直到這張紙最后傳回瞿英手中,他才開口,"都說說吧,你們的想法。"
他手中的那張紙上,已經寫下了五個名字。而讓瞿英這位中書令拿不定主意,讓四位部閣重臣也頗感詫異的,便是其中的一個名字陸裳。
一任臨州知州結束后,她回朝就進了戶部,歷經數次升遷,如今已經坐上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無論功勛還是資歷,她的名字都應該出現在這張紙上。
但是這毫無疑問,又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從最開始的讓女性參與朝政,到女官進入六部任職,再到現在陸裳擁有進入中書省的資格,脈絡過于清晰,反而讓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種壓力。
是順應皇帝的意思,給她這個機會,還是設法轉圜一下,暫時將她壓下去
如果想要暫時壓一壓,也不是不行,最正當的理由就是她的年紀,畢竟陸裳今年才剛滿四十歲。四十歲的部閣重臣,已經足夠出類拔萃,接下來至少還有二三十年的仕途,現在就讓她進入中書省,將來可就升無可升了。
可是他們卻不得不考慮皇帝的心意,畢竟從某些方面來說,陸裳也算是他們的"自己人"。
況且,如果只是"壓一壓",那問題始終還在這里。這次不讓她上,下次呢,下下次呢年輕就是她最大的優勢,二三十年,總能輪得到的,這個問題也總是需要解決的。
所以瞿英將她放在了名單上,這已是一種表態,接下來就要看其他人的態度了。
過了片刻,還是朱明先開口,"其實就算放在名單上,她也是最后一個,未必"
陸繼善卻有不同的意見,"我倒覺得,既然把人放在了名單上,那就必須要入選。至于最后定不定她,再看陛下的心意。"
雖然陸裳算起來是他的侄女,不過彼此之間沒有什么私交,陸繼善這話也說得坦然,"要么撤下名單,要么就讓她入選,在中間左右為難,反而兩頭都不討好。"
話又說回來,五選三,陸裳入選的概率并不低。畢竟她坐上戶部尚書這個位置,憑的是實打實的功勞,這誰都能看得見。
所以"壓一壓她"這種話,本身就很可笑。若是能夠壓得住,就不會是現在這個局勢了,要知道,跟她同一年入朝為官的那些人,如今位置最高的,也不過是六部侍郎。
見其他人都不說話了,瞿英才道,"依我之意,既然沒攔住女官入朝,這也是早晚的事。晚不如
早,我這個年紀,在這個位置上坐不了多久了,不如就在我手中辦完這件事。"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令公"眾人聞言,都不免震動。
瞿英擺了擺手,"若是諸位也沒有意見,那這份名單,就這樣定下了。"
眾人互相對視,瞿英已經把話說到這一步了,自然沒有人再提出異議。他們所顧慮的,無非是朝臣怎么看,天下人怎么看,史書上又會怎么寫,而這些,瞿英都主動承擔了。
廷推的時間在一月之后。
早朝時皇帝不在,群臣就已經猜到是什么情況了。所以當中書省的屬官捧著裝了選票的匣子過來,又推了一張白板放在最前面,所有人都不覺得意外。
但即便是陸裳本人,拿到發下來的名單時,也不由微微一怔。
登閣拜相,這確實是她的野心,沒有什么可諱言的。不過陸裳也不覺得現在就能做到,再等上十年,她會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