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有沒有戰機需要護衛營出手,李沐并不強求。
長路漫漫,除了睡也就只剩下吃喝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此時,在皇宮的承慶殿里,除了李世民,還有三人,他們話題的主人正是李沐和他的護衛營。
“玄齡怎么看李沐的護衛營?”李世民面無表情,誰也看不出他的喜怒,只有他自己明白,今天他真的被李沐的護衛營驚到了,他不明白,這十來歲的兩個孩子竟搗鼓出如此一支可怕的軍隊來。
房玄齡斟酌著,他與李世民二十多年君臣,豈會不明白李世民忌憚什么?
如果李沐不是十歲少年,而是象自己這樣的年齡,房玄齡恐怕早就建議李世民恃機除去李沐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關系到君權,沒有什么事不可以做,當初自己不就是如此建議除去李建成的嗎?
可現在有些不一樣了,如今李世民已經登基十年,可以說是國泰民安,李世民的根基也濃厚了,自己也已經老朽。
近年來,自己基本已經淡出了中樞,并兩次向李世民遞了辭呈。
只是李世民念舊,也離不開房玄齡,于是就只安排了房玄齡一項任務,那就是為國求賢。
而房玄齡也欣然答應下來,他骨子里就喜歡這發現人才、舉薦人才的差事。
加上李沐的年齡也讓房玄齡猶豫。
一個以“魯縣男”出名的十歲少年,就算他心懷異志,又有哪個不想活、混不吝的會去附炎趨勢呢。
天下,不是一個人或者幾百人能打得下來的,更不是一個人或者幾百人能治理的。
都說王莽謙恭未篡時,一個有異心的人,怎么會象李沐這么囂張跋扈,得罪朝廷重臣的呢?
恐怕韜光養晦,明哲保身都來不及呢。
所謂數十年養望,養的是什么?就是人心。
這人心不僅僅是民意,至少在這個時代,人心就與民心沒多大關系。
人心真正代表著天下各豪門世族的支持。
顯然,年少的李沐是不可能具備這些的。
房玄齡猜不透李世民對李沐的真正心意,可卻知道至少李世民沒有向李沐動手的意思。
否則,今日在金光門外,李沐會象李沂一樣加官進爵,甚至更加君恩浩蕩,顯赫一時之后,就會因一枝流矢喪命在松州的戰場上,最后李世民甚至還可能親自為李沐輟朝致哀,以示恩寵。
君威難測,說得就是帝王的反復無常。
“皇上,臣以為李沐年少,手中掌握著如此虎狼之兵不妥。”房玄齡試探著,這話聽起來是建議李世民削去李沐護衛營兵權,其實不然,這話又點出了李沐年少這個重點,用現在的話說,“李沐年少”這四個字是要圈起來,重點學習的,因為以后很可能會考到的。
“依玄齡之見,又該當如何?”
“臣以為待李沐回朝之時,皇上應下旨將護衛營就地解散或是編入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