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組合,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綜合體。
王族和淵氏的怨恨已深。
而淵蓋蘇文一死,淵男建就沒有了保護傘。
在李沐離開平壤之后僅半個月,淵男建被人暗殺在他的府中。
而兇手數年未曾捕獲,此案不了了之。
李沐并未在平壤停留,留下孫仁師所部,李沐便率領大軍南下了。
三天后,李沐到達開城,開城守軍聞風而降。
唐軍繼續南下,五天后,到達漢州。
此時,令人振奮的捷報傳來。
蘇定方率四艘炮艦和十二條戰船,在白江口阻擊倭國運輸船隊得手。
以火炮和火箭燒毀了倭軍六百多條木船,重演了“火燒赤壁”的壯舉。
愚昧的倭國人此時還在用小舢板渡海。
他們沒有讀過三國,不知道火燒赤壁。
為了渡海時穩定,減小風險,基本采用船與船相連。
企圖登陸的五萬倭軍被海水吞沒,大部分喂了海魚。
被蘇定方救起的,不足一萬人。
此時已經回到長堤港口,進行補給和修整。
聞聽此消息,李沐心神大定。
整整五萬倭軍的覆沒,倭國想要補充軍隊登陸,恐怕也來不及了。
就算倭國另有軍隊在南方登陸,恐怕也獨木難支了。
如今有自己囤于漢州十二萬大軍,熊津李師二萬神機衛,泗比李孝恭三萬玄甲軍。
南北貫通,整條防線已經穩如泰山。
此時李沐倒是希望倭國多派些軍隊上岸來,能為此戰多一些戰果。
李沐派人傳訊蘇定方,令他率船隊離港,轉向東面伽耶港,一則準備接應石見唐軍回撤,二來阻截倭國從另一個方向登陸。
……。
無獨有偶。
劉仁軌在李義府的建議下,在石見征集了二萬倭人。
與原來的一萬和平軍,組成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
甚至沒有任何訓練,這支倉促組成的和平軍就這么被派上了戰場。
倭軍兵分兩路,分別從筑前、長門出海。
得知這個消息后,劉仁軌與李義府商議之后,決定選擇一路。
因為以和平軍的戰力絕對無法以少勝多,將兩路倭軍阻擊于海上。
所謂傷十指不如斷一指,劉仁軌最后選定了長門下關這一路倭軍。
原因很簡單,離得近。
那天,天色還未亮起,劉仁軌就率和平軍登船離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