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身著一款很簡約的純黑色長袖,寬松的版型,顯得格外休閑。
他也來看展
兩人自酒吧一別,已有將近兩周沒有聯系,懷歆心中一動,在網頁上搜索有關于畫展的消息。
是東京富士美術館和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合計所收藏的92幅西方精品畫作跨國展覽。時間線從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洛可可,穿越中期的新古典、浪漫、現實主義,再到印象派和現代流派,在國內來說堪稱絕無僅有。
沒看上展也錯過了郁承,她心里雙重后悔,但是那票已經給了別人,懷歆想了想,問姐妹有沒有vr看展的二維碼。
本來不抱希望,沒想到還真有。
懷歆買了張線上vr看展門票,沿著路線向里走。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她不太感興趣,宗教題材過于濃厚,也比較學院派,也許是文化基因的不同,她并不太能欣賞這些藝術語言太過規整的東西。
很快到達新古典主義,大致看了一圈,像素非常高清,vr的方式讓觀展者能擺脫自身局限,跳到一個更高維度去俯視這些杰作的精神內涵。
浪漫主義是重頭戲,懷歆喜歡的風格。她尤其喜歡德國畫家弗里德里希。
或許是因為人生際遇較為壓抑悲慘,世人評價他的畫讓人感覺有一種極強的冷漠感與距離感,黑暗又孤寂。
他的浪漫主義風景畫作,多是衰敗的廢墟、石冢、枯樹,或者遠山、疊嶂、看不見盡頭的海和蒼茫的白雪,皆是在渲染浪漫的殘酷、自然的無情與人類的渺小。
但懷歆看弗里德里希的畫,總看到希望。
就像眼前這幅德累斯頓附近山地,hisandoughedfiedsneardresden,1825年所作。
他那時年近半百,被抑郁癥反復折磨,拿起畫筆卻能繪就這樣一番景象。
黃昏下的德累斯頓,綠色的草坡,上面幾棵冠幅廣展的枯樹映在溶溶斜陽里,暖黃色的筆觸點亮了冷藍的天空與海,幾只不知名的鳥兒張開翅膀朝遠處飛去,靜謐悠長的畫面。好似時間就在這一刻停止,終有一道目光朝遠方凝望。
仔細地看,枝椏已發出綠芽,枯木逢春,生的希望。
她瞇起眼看了半天,正對著截了張圖。
發表qq動態,配文eternity。
永恒。
特意標注,“西方繪畫史500年”特展。
發完她就等在那。不再進行任何操作。
偶遇巧合是小說和電視劇里常有的橋段,懷歆也深諳于此,但她沒那么指望運氣這回事。有的時候就是恰巧錯過,不靠自己去爭去搶,怎么會有發展。
今天她顯然沒有下錯棋。
也就是發了十分鐘,qq收到了新消息。
av你也在看這個畫展
懷歆端起手機,回也
isa你也在嗎疑問
av嗯,今天恰好有空,過來轉轉呲牙
懷歆眼珠一轉,回他一個高冷的哦,還挺巧的
av弗里德里希,你已經看到浪漫主義了
av這么快
isa我對前面的都不感興趣
那頭停頓一會兒,回真巧,我也是
兩人品味如此相同,這倒是她之前不知道的。懷歆邊看邊和他聊,又截了張圖,發給他你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