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回到家的時候,卻聽到了兒子因為午飯太差在跟母親發脾氣。
故事的結尾,當然是母親搞錯了兒子和父親的飯盒。
這種“小確幸”的確是很暖心的。當我們進入一個專心致志、活在當下、渾然忘我的狀態,才會感受最真切和細微的幸福與滿足。
靚坤連忙鋪開紙,把這個故事寫了下來,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畢竟,他沒吃飯。
放學的時候,狗仔孩拉住靚坤,說道“你的一飯之恩,我狗仔孩是不會忘記的。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兄弟,我們不打不相識啦。跟我走,有好處給你。”
懵懵懂懂地跟著狗仔孩來到校門口,靚坤發現狗仔孩那幾個中看不中用的跟班也在。
狗仔孩用手肘撞了靚坤一下,說道“出來了。”
靚坤抬頭一看,原來還是周以文。
狗仔孩說道“我傳消息給他,這小子居然敢不理我。我們一定要把保護費收上來。否則人人都有樣學樣,那還怎么搞那我放心啦,這種事,我最熟的啦,今天扁他一頓,明天他就會乖乖交錢的啦。”
看到狗仔孩在校門口堵他,周以文掉頭就跑。
狗仔孩急忙追上去。
靚坤也不得不追在后面。
跑過街道,跑過小巷,周以文慌不擇路地跑到堤岸,又跑下堤岸,在河谷被狗仔孩追上了。
即便是被狗仔孩帶著小弟團團圍住,周以文仍然在奮起反抗。當然很快就被打倒在地。
如果不是周以文身上不小心沾到不知道是誰留下的大便,狗仔孩和他的小弟們還不會停手。
但是狗仔孩還是和小弟圍著周以文指指點點地嘲笑道“帶塞啦屎”
看到周以文惱羞成怒,似乎有把自己沾上的大便分享給狗仔孩等人,狗仔孩還是放棄了繼續刺激周以文,讓這只蚊子逃之夭夭了。
靚坤站在河堤上,看著河堤下的鬧劇。
不遠處,在蔣震祭儀上見過的李志龍正帶著幾個小弟在賭香腸。
這種購物的方式類似于小學校門口的轉糖人,追根溯源,乃是源于北宋時期的“關撲”。
看到靚坤,李志龍舉起手里的香腸,示意道“來一根。”
靚坤接過香腸,瞟了一眼河堤下,說道“我兩個朋友口角,明天再讓他們握手言和好了。”
李志龍笑道“你才來第一天耶,就交上兩個朋友了,不錯哦”
靚坤說道“哪有你太子哥人強馬壯”
靚坤咬了一口香腸,頓時肉汁四溢,唇齒留香。
“蠻好吃的”靚坤點了點頭,對河堤下的狗仔孩大聲喊道“狗仔孩,別打了,上來吃香腸。”
狗仔孩抬頭看到靚坤,打發走了自己的小弟,獨自一人爬上河堤,對靚坤說道“喊我做什么沒看到我在打人嗎”
靚坤朝香腸攤子努了努嘴,說道“你會不會玩這個東西會玩的話,你來玩,請你吃香腸。”
狗仔孩當然會玩,只不過經常沒錢玩,今天有靚坤請客,他當仁不讓地抓起香腸攤上的骰子,嘴里念念有詞“來個滿堂紅。”
狗仔孩自始至終都沒有跟李志龍以及李志龍的跟班小弟講過話,即使眼光掃過他們,也是稍微低下了頭,不愿意和他們發生目光接觸。
李志龍也覺得有些尷尬,說道“你們慢慢玩,我們先走了。”
等李志龍走遠了,狗仔孩才抬起頭,說道“你怎么認識李志龍他們”
靚坤說道“他有什么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