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寅次郎向靚坤和彎彎自我介紹道“我生長在東京的葛飾柴又,是帝釋天的水把我養大,姓車,名寅次郎,人們都叫我瘋瘋癜癜的阿寅”
大友啟史說道“阿寅,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你居然真的在家,什么時候回來的”
車寅次郎說道“你知道我的,每次在外飄蕩久了,就會回到葛飾柴又,和妹妹碰碰頭。”
大友啟史給靚坤介紹道“阿寅的父親叫車平造,他是父親和淺草賣藝女子阿菊所生的孩子。小時候,他經常會回到舅舅家玩耍。直到16歲時,他和父親大吵了一架后離家出走。20年后,卻又突然回到了故鄉東京都葛飾區柴又的寅屋團子店,看望闊別已久的叔叔、嬸嬸和同父異母的妹妹櫻子,還有妹夫阿博、外甥滿男。他自小就是出了名的淘氣鬼,人稱瘋瘋癲癲的阿寅,時常做出些出格的事情、說出些出格的話來。”
車寅次郎說道“不要在新朋友面前揭我的底嘛來,我帶你們先在附近轉一轉吧”
葛飾區是一個被江戶川、荒川圍繞著的水鄉。而柴又就在江戶川畔,不遠處就是帝釋天參道。
參道本是信徒們朝圣的道路,說是參道,其實是商店街,各種土特產小吃店兩邊并排,幾乎每家都賣“草團子”。
參道的盡頭便是柴又帝釋天了。柴又帝釋天的正式名字是“經榮山題經寺”,始建于寬平6年1629年,18世紀末開始信奉帝釋天,由此得名“柴又帝釋天”。
帝釋天還有一個別名,那就是因陀羅。
寺內的建筑物自然是帝釋堂,屋頂使用日式建筑中常見的破風,門板、樑、墻壁上的木雕渾然天成的紋路和精細的雕工令人嘆為觀止。
帝釋堂后面就是“邃渓園”,是一個日本傳統的池泉式庭院,于昭和40年1965年由向島的庭師永井樂山設計。由于庭院內禁止進入,所以建造了帶有屋頂的木制走廊,以供游客游客沿路觀賞。不同于熱鬧的參道和帝釋堂等地,這里非常安靜,可以聽到潺潺水聲。
彎彎順便“幫”靚坤求了一個簽。
彎彎癟著嘴說道“才是個半吉”
靚坤拿過簽,念了起來“第十七半吉,怪異防憂惱,人宅見分離,惜花還值雨,杯酒惹閑非。”
車寅次郎說道“能不能把簽拿給我看一下”
靚坤把簽遞給大友啟史。
車寅次郎看了一眼,遞還給彎彎,說道“和淺草寺觀音靈簽第十七簽是一樣的,不過那里的簽會直接告訴你,這是一張兇簽,而不是兜圈子說什么半吉,意思是說如果作一些想要防止降落在自己身上的危險的事的話,反而煩惱似乎變多了。不知不覺間,不好的事情持續著,似乎會有家人分離的事。就像舍不得花凋謝的話,更是會被雨淋凋萎般地,不好的是似乎持續著。因為無法按照所想的發展,沉溺于喝酒之類的,似乎還是會產生壞想法吧。主要還是要看你求什么。”
彎彎問道“心里有愿望”
車寅次郎說道“愿望難實現吧。”
彎彎又問道“求治療疾病呢”
車寅次郎說道“康復需要長時間吧。”
彎彎又問道“有東西丟了,想找回來”
車寅次郎說道“遺失物不會出現吧。”
彎彎又問道“希望和某個人之間的關系有所轉變”
車寅次郎說道“盼望的人不會出現吧。”
彎彎又問道“搬家呢”
車寅次郎說道“先放棄,暫時觀察情況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