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書的號召內容也非常簡潔明了抵制心理疾病“污名化”。
所謂污名化,簡單來說便是給某一個群體對象賦予某種負面的特質,即“貼標簽”。精神疾病就是被污名化最常見的一個群體,“瘋子”、“人格有缺陷”、“無法預測”、“攻擊性強”都是經常被貼在這個群體身上的標簽甚至不止外人,連病人本身也經常會給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簽。
而這個時候這份聯合倡議書出來,是什么意思可以說不言而喻。
可能是還怕自己的意思不夠明顯,好幾位有名氣的心理或是精神病學家在這場峰會后還接受了采訪,直接cue到了仁安療養院還有這段時間來網上的種種爭論。
屏幕里幾個加在一起年齡已經過三百歲的老爺子個個氣得胡子都快吹起來了“從仁安療養院的那份調查報告來看,他們對待病人的方式更像是幾個世紀前關押重犯”
“我看最開始那篇報道的內容寫得還輕了”
“還有那些說精神病是社會淘汰者的,”其中一個老爺子還強調道,“如果他們全部都是社會淘汰者,那我們這群老梆子菜工作大半輩子的意義是什么”
到后面節目的主持人都有點顧不上問問題了,全是在勸教授們先冷靜,氣大傷身吶
而當話題再討論到最開始曝光仁安療養院的人也就是紀城時,幾位老爺子的情緒才終于平復下來。
“那篇報道寫得挺不錯的,”一位教授贊嘆道,“一篇好的新聞講求的便是真實和社會效益,他都做到了,而且行文邏輯嚴謹,引用了不少心理學類的文獻,要是來搞科研的話,肯定也是個好苗子。”
“人我也見過,”另一個教授也道,“氣質談吐都很不錯,而且肯下功夫做功課,確實可惜了,沒有從事到我們這一行來。”
見過
觀看采訪的觀眾們在看到這里時都不由愣了一下。
不過主持人作為采訪者,在節目開始前自然全方位地了解過資料,所以輕松地接上了話茬“您說的是之前峰會的時候,喻霽作為特別受邀者出席”
那教授也很自然地點頭“對。”
“之前網上那些討論喻霽這個人的一些新聞我也看過,里面說他專業能力不佳、有抑郁癥、性格乖戾暴躁、動不動就會打人,”教授說著自己都忍不住笑起來,“說得好像這不是個人,而是個青面獠牙、會吃人的怪物一樣。”
“不過我倒是覺得這個年輕人聰明嚴謹,性格也踏實講禮,思維敏捷大膽,老李說得沒錯,確實是個搞科研的好苗子,再加上那外貌,嘖嘖,要是是我的學生,帶出去肯定有面子。”
那位被喊“老李”的教授笑著道“那他這也是最生動的污名化的例子了。”
“哈哈,確實。”
因為這幾名教授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其中甚至還有院士級別的存在,這期節目一出,加上之前那聯名倡議書的作用,幾乎一下子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論。
有權威學者的公開說法擺在那里,原先叫囂得相當兇猛的“精神病是社會oser”的那派當即偃旗息鼓這都被院士點名diss了,還不趕緊把尾巴縮好還能怎么地
仁安療養院本來已經降下去的關注度又被噌的一下拔了起來,之前忙著在吵“抑郁癥到底應不應該被關起來”的兩派終于想起來引起一切事件的開始,進一步意識到這療養院怎么還沒倒閉呢
有了這群教授們的公開站臺,連最開始穆嵩的采訪都連帶著被質疑了
教授,甚至院士都說仁安療養院的治療方式有失妥當,還大大夸贊了一番喻霽,為什么一句句的都和你說的內容不一樣啊
而穆越本人也沒有想到,紀城沒有請他去做采訪,但他自己倒是被一群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記者給堵住了。
對方急切地將話筒遞向他“穆越先生,您的父親穆嵩大師先前曾在采訪中公開為仁安療養院站臺,還指出喻霽在療養院里肆意毆打工作人員等事,他曾說這都是您告訴他的,現在李教授等人的采訪出來,請問您有什么要說的嗎”
穆越當時出門買琴弦回家,猝不及防被人一堵,腦子里一時沒轉過彎來,當即就道“這些話我可沒說過啊我爸也沒問過我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