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無法跟她計較,只盼往后日久生情,他能把她那被澆冷的心又捂熱起來。
翌日正值重陽節,趙瑋攜新皇后出席瓊林苑的宮宴,朝臣重臣及家眷都得以參加。
書穎梳著單螺髻,紅色的襦裙,罩著孔雀藍色的褙子,也就她的顏值能壓得住這樣濃烈的顏色還相得益彰。
她頭上的釵環并不多,只簪著大紅絹花、釵朵、長長的兩支細長的步搖與耳環相配,遠而望之,便覺西施、昭君再世也無法企及她的美貌。
皇帝祝酒與眾臣共飲后歌舞上演,歌舞正興時,張太后攜淑貴妃來了。
皇帝與皇后在瓊林苑宴請朝廷重臣及家眷時,卻沒有請張太后和淑貴妃列席,這讓她們心中不滿,要過來找存在感。
原來這張太后原來是貴妃,一直生活在當年李太后的陰影里,看著李太后權勢滔天,心中難免艷羨。
李太后去世,皇帝忙著重整朝綱,當時雖然讓她管宮權,可畢竟未立她為后。當時好得操心兒子能否活下去,操心皇帝不要寵幸別的年輕美人新立皇后,她只有謹小慎微。
可是她當上太后,出了先帝孝期就按耐不住了,先把侄女張映彩接進宮來,不顧趙瑋喜不喜歡,封為淑妃。
也虧得張太后出身并不高,少時因為美貌一些而頗為自負、她受寵是因為美貌,生下皇子是肚子爭氣和運氣。
如果她有足夠的能力和腦子,她也不會在皇帝的保護下仍然中了后宮陰招而早產。她運氣好,趙瑋生下來時活的,又得到久盼兒子的先帝的重視。
沒有想到正當張太后躊躇滿志時,出現一個葉書穎,把她娘家的侄女比下去不說,還讓趙瑋公開與她唱對臺戲。這讓本就不甘寂寞,也想弄一弄權,像李太后一樣威風的張太后如梗在喉。
葉書穎的出身可比張映彩高多了,葉家祖上是開國封侯的元勛,三代姻親都是數百年顯赫世家的女子。
母子君臣見禮之后,皇帝只能稱聽說張太后前兩日累著了,本不想攏她休息,又命人加席,邀請張太后入座。
這時張太后攜淑貴妃同來,她還心中怨皇帝不邀她參加重陽宮宴,記恨書穎;可是另一邊的趙瑋看到淑貴妃明目張膽出來,更是受了響亮的一記耳光。
因為前日他就口諭罰淑貴妃禁足一個月,這才隔了一天,她居然不請自來到了重陽宴湊熱鬧了。這是把他的君無戲言踩爛了,把他一國之君的臉按地磨擦
趙瑋心中對張太后和淑貴妃的心結更重,一雙鳳目寒冷的殺機一閃而過。
就算是書穎,最初他還是個皇子追求她時,她不喜歡時也沒有真正違抗。何況現在他不僅僅是一個皇子,是坐穩帝位的皇帝。
書穎后來的違抗入宮圣旨的基礎底氣是趙瑋先背信拋棄的愧疚和他心中對她迷戀、依賴和補償心理。那張映彩可沒有這個基礎來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