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福寧宮御書房,包括政事堂重臣在內的皇帝倚重的十幾位能臣都在列。
“聯手攻打西朝”趙瑋聽到這個答案,不由得納悶,“北朝究竟想干什么”
書林奏道“微臣、世子爺、王侍郎陪著耶律隆進玩了兩天,他才說起此事。”
王侍郎是指王逸飛,他任滿五年后升官銜,實際的差遣是兵部左侍郎。
本朝調兵之權雖然仍在樞密,但是由于軍事改革當中不但每隔三年有軍校進修定例,還要加強先進軍械的管理制造工作。所以兵部的權力比從前擴大了。
皇帝很重視這兩方面,才選了王逸飛這位四公子出身的能臣進兵部分管事項。皇帝說傻又不傻,說不傻又傻,他看中王逸飛的務實才干,可是他并不知道王逸飛暗戀皇后的事。
或許是因為王逸飛沒有表現出來,而且他十七八歲遇上十二歲的書穎時就已經定了親事,現在兒子都有十歲了。
趙瑋問道“王侍郎,你覺得此事可為嗎”
王逸飛道“西北偽朝和北朝也曾大打出手,北朝數次敗在西北偽朝手中。幾十年來,偽朝利用南北矛盾,騰挪出自己的發展空間,當初主要的掠奪對象還是本朝。”
參知政事王甫奏道“皇上,倘若北朝加入此戰必會要好處。而且北朝恐怕是想一邊攪渾水,一看探一探我朝軍隊的虛實。”
忽有一個大臣道“倘若我們拒絕,或許北朝就與偽朝結盟一起對付我們,我們的壓力就大得多了。”
又有大臣說“若是其中有詐,北朝名與我們結盟,背后實際又與西朝結盟,或者他們想坐收漁翁之利,那可如何是好”
在場的大臣們紛紛點頭,現在結盟不是,不結盟也不是。
趙瑋、書林不約而同看向書穎,書穎原也正在思考,發現他們的目光不禁失笑“我也不知道怎么辦。”
趙瑋道“北朝人自然不可信,可是西北故地也不能不收復。皇后就沒有辦法了嗎”
書穎想了想,說“北朝人所圖,要么是兩軍疲備時坐收漁利,占領一些疆土;要么是借我軍攻伐招降偽朝殘余勢力;要么就是再探我軍虛實。
我們接不接受結盟,他們都會朝這三個目的前進,所以不用太看重一紙盟約。結盟結一下無妨,到時候怎么做,必然不像盟約所定的情況。
只要廣積糧草、軍械,制定剿撫相關政策,選好平定西北的人才,我朝國力遠勝北朝、偽朝,還是能勝的。”
書林道“經過數年前的戰事,只怕偽朝、北朝都研究過對付我朝火器的辦法,北朝如今應該也已有少部分火器,不可小視懈怠。”
書穎點頭“如果是西北偽朝,他們不得不守城池,西軍和蕃軍騎兵也不弱。北朝知道我們火器勝過他們,如果真與我們進行火器參與的陣地戰或攻城戰,反而對我朝有利。
北朝人沒有那么傻,如果我是耶律隆進,真要與大周打,就打持久戰。可引我軍進入生疏腹地,等我軍戰線拉長后,利用精騎兵快速機動,避實擊虛,疲擾我軍。”
快速機動,避實擊虛也是歷史上蒙古人的一種重要戰法,就不知目前的北朝是否有能力掌握。大周目前最短板的是不太了解北朝的內政虛實。
趙瑋目光一寒“耶律隆進有這個能力嗎”
原著中的趙玨還滅了北朝,趙玨能做到的事,不可能她做不到。所以原著中的耶律隆進等北朝皇族要么沒有這個能力,要么他們沒有這個機會,就是不知道會不會被她蝴蝶。
書穎搖頭“我也不清楚。”
書穎想到現在的軍隊最重視火器,因為火器是重騎兵的克星。但是不重視冷兵器戰術也不行,如果統一南北,他們就不缺馬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