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利用各種經典的冷兵器時代戰法。若打到漠北、西域,火器彈藥補給可能會不足,冷兵器騎兵也更節省成本。
騎兵要演練學習蒙古人鴉兵撒星陣,步兵先掌握古代歷史中最有效的戰術,那就不怕別人了。
書穎不是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一點,而是之前有更急的事。沒有內部的強盛底子,一切練兵都是窮兵黷武,于國于民是不利的。
王逸飛卻道“避實擊虛,機動疲敵,談何容易北朝在燕云一帶就有百年基業,他們豈能棄城不守只要攻城掠地,就能在政治上對敵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書穎沉思一下,想起北朝經濟重地是漢人聚集地,或者漢化較為嚴重的地方,奪了這些地,可以形成鎮懾了。他們士氣不振時要組織殘余兵馬反攻是很難的,如果真這么容易,歷史上的遼、金就不會亡國了。
裴延慶道“王侍郎的話不錯,西北部族也是游牧為生,但是各個部族都有自己的草場。如果能攻下燕云,北朝面對敗局時,要整合北院各部族力量全力來打我們,不是容易的事。等他們整合起來,我們已經修建堡壘了,他們若是來攻城時,我們可用火炮以逸待勞。”
書穎這才明白,包括裴延慶在內的人的想法,他們或許想過要回遼東漢四郡,漠北之地可以不要的。
書穎本來還要就此發表一下意見,轉而又想,短時期內征伐太過,于國大局有弊端,且泄露她的心思太多,現在又達不到,于她個人也無利。
趙瑋道“所以重點還在于安撫百姓的政策和糧草封賞的錢的事。”
葉世釗才道“經過幾年積累,秦鳳路的八個新糧倉和京畿道的八個新糧倉也都滿了,大軍調動要多耗糧食,還可能需要安撫新地百姓,這估計能支撐三四個月。”
書穎才道“我請云天樓、神龍幫協助在荊湖、江南采購糧食,也能支撐一些時間。戶部現在有多少錢呢”
葉世釗回道“五年前大戰沒有積余,四年的戰事調動較小,盈余500萬貫,近三年盈余多一些,都有1500萬余貫。這些錢均換成了糧草和軍械存在倉庫里。
國有大周書坊、荊湖鋼鐵廠、光州琉璃廠這兩三年能補充收入600余萬貫,加上這五年不曾送北朝歲供,節省下200萬貫。”
本朝的財政收入主要由農業稅收、工商業和手工業稅收、海外貿易稅收組成。因為免稅的大地主占了很多的土地,所以田賦收入不高。
但是本朝是齊民制度,不從事種地的人也要納人頭稅,百姓從事手工業、小商業甚至去大戶人家做長工也要賺到錢納稅。
還有從事商業活動的事,都得納稅,這幾年打了勝仗,天下還太平,所以商貿、手工業發展勢頭不錯。
葉世釗本就不是草包,他為人處理越發靈活圓滑,他自己又不是蛀蟲,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三個國有廠是書穎花了精力設計并調了人手辦起來的,但她一邊要生孩子,一邊還要協助處理開荒遷移百姓的事,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開辦實業上。
琉璃廠也采用公私合營的經營模式,選了些識字肯干的族人和朝廷的人一起辦。所生產的平面玻璃用來鑲在窗上采光好又比窗紗經久耐用,富豪人家十分喜歡。
大周書坊把從原來的雕版印刷真接跨度到近代印刷術,所印書籍暢銷南北,因為本朝文成極盛,書坊開足馬力也供不應求。如今都還在招募工匠和培訓新人。
鋼鐵廠采用了新的高爐,大大提升了冶鐵的效率,用了供應軍需之外,還開發民用刀具,也是盈利企業。
趙瑋盤算了一下,道“就算今年財政收入能盈余兩千貫,打完了仗就花完了。”
書穎道“皇上,我熟悉西北,不如到時候由我親自跑一趟,剿撫結合,用最少的兵力盡快平定偽朝,我盡量給朝廷省錢。若是北朝有什么異動,皇上攜天武、龍衛兩軍御駕親征,北朝定不敢犯我。”
此時眾朝臣可不敢說她一介女流不便去前線,她的彪悍是讓天下英雄都沒有異議的。
趙瑋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只道“就由王相和葉將軍擬好盟約條款,朕過目之后,你們再與耶律隆進祥談吧。”
大周朝廷與耶律隆進經過三天的會談,才擬定了盟約,趙瑋過目之后,差使王相公與耶律隆進簽訂。因為耶律隆進只是王爺,并不是皇帝,趙瑋才不肯自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