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穎余下的月子時間,在近現代的銀行、金融法的基礎上起草將應用于這個時代的第一部這類法律,并且做了一些名詞解釋。又對銀行、金融監管部門進行組織架構設計和司法機制設計、制度建設規劃。
這個時候書穎才發現,這個時代的政府財會還很粗糙,數學和財會人才極度缺乏。憑現在的基礎開始培養算術和法律人才,要建好一個適應地方改革的草臺班子也起碼要幾年時間。
有書穎新黨、舊黨立規矩,兩派在朝堂上的無義罵戰少了一些。書穎大力支持實用主義和不停止變法,還要推行管理冗官,首先從蔭官參加考試擇賢入手,得罪了一大批家族,被舊黨在底下罵作牝雞司晨。
很快到了初夏,書穎起草,由政事堂大臣參與修訂的銀行法、金融法出臺,但是還無法執行。執行之前要做很多準備,起碼要等銀行和執法機制建立,以及新的復式會計法推廣后。
她又將歷史上工業革命前后的縫紉機設計出來,找到鐵匠、銅匠、木匠、制造繡花針的工匠分工打造標準化零件。從而組裝成了這個時空世界歷史上第一臺縫紉機,經過三次改進,基本定型。
書穎出月子后就調了孟承志出京,另外再選了幾個武進士出身的人給他當助手。
安排好孟承志后,她將內政事務交托蘇沅等人,帶了王甫和新黨青年力量出巡光州,欲傳授他們“以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實業興國、工業興國”的思維和近現代化的稅收、財政方式。
書穎視察族人建的玻璃廠,然后整合族人的土地設立“工業新區”,族人以土地入股。
書穎再誠邀幾十個鐵匠、銅匠、木匠老師傅遷居光州工業新區,設計以家庭家族為核心的零件小工廠,并且無息貸款給他們創業。
書穎指導成立縫紉機的零件、組件的一層一層的零件組件小工廠,每個家庭家族為單位的小廠只負責一兩個零件,并且負責自己的零部件組裝到前一個采購的組件上。
將縫紉機生產線的每一層都私有化,小工廠所有權屬于工匠老師傅為核心的家庭或家族。
然后由她個人、娘家、葉氏族人與朝廷共同出資成立縫紉機組裝大工廠,負責向上一道工序的各大組件小工廠簽訂合作契約和購銷合同。而這些工廠又與產業鏈上游的各零件工廠簽訂采購合同。
每一個分工的工廠都自己做品控,自負盈虧,如果零件組件不能按照要求規格向生產線下一道工序的工廠交貨,不但自己生產的零部件將折在手中,并且因為采購了前一道工序的組件,他們會拖進一大筆資金進去。
書穎負責技術和標準化核定,負責規劃分工產業鏈條上的各個工廠,充分利用類似家庭聯產承包制可以刺激的勞動積極性的原理來組建縫紉機產業鏈。
書穎明白,就算是在現實社會的七八十年代,人民那么窮的時候,很多農民家庭成親還要買一臺縫紉機做聘禮或嫁妝。
因為對老百姓來說穿衣吃飯都是硬性需求,而婦女擁有一臺縫紉機和為家人手工制衣縫補是兩個維度的生產效率。
縫紉機就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如果婦女能從繁多的制衣縫補勞動中解放出更多時間,婦女就能為這個家庭做更多別的事,丈夫和孩子都跟著受益。
這個時空的這個時期,除了失地流民,臣民們的生活水平并不會比那個時代差,而富戶和官宦家庭甚至有錢多了。概因就算現代社會的七八十年代,農民的生產并未實現工業化,而特殊時代原因,那個時期的商品經濟還不如現在時空。
縫紉機起碼有幾十年的大市場,這能將婦女的時間進一步從制衣補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王甫和新黨青年軍對已經成規模的玻璃廠和新規劃的縫紉機產業鏈集群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