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軍中實力派,皇甫元均、書林將來必定會有全不在京的時候,那么京中由誰來宿衛,她才有安全感
如果京中禁軍和朝臣支持兒子對她發動政變,她對外面的消息卻脫節了,那可怎么辦礙于孝道,兒子或許不敢殺她,只是軟禁她,可她壯志未酬也太憋屈了。
況且兒子將來只怕要被那群文人和禁軍功臣所拿捏,這種復辟不僅是一家一姓的復辟,而是發展模式的全面復辟。
她雖然也留了一線,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可是已經認識到問題時,卻不去做好安排,這就不是合格了。
書穎看著三個來請安的兒女,指揮宮女給他們布菜,最小的趙薰還在吃煮得爛的蔬菜雞絲粥。
書穎的目光落到了八歲的長子身上,現在母子關系雖然好,可是涉及到帝位,又怎么會沒有陰影
書穎知道此事暫時無解,千秋功過也輪不到她現在來考慮了。只一方面盡力多陪伴教育兒女,一邊不讓皇權旁落。
書穎著手換將的大事,朝中無論是新黨舊黨的文官幾乎都贊成,三大最早軍改的集團軍司令沒有反對,其他部隊也知道慣例,自不能當出頭鳥。
書穎在軍政兩方面抓改革,抓技術進步和經濟建設,抓新型財政會計方法的建設,一連三年,朝廷財政收入又每年以兩位數百分比增長。
現在朝廷財政收入是趙瑋去世時的兩倍,是書穎十二年前初嫁趙瑋的近三倍,而民間卻未見比從前困苦,反而空前繁華。
財政收入除了傳統的變法增加收入、重新丈量土地增加了穩定和一些收入之外,就是書穎的冶鐵、制鹽、紡織業、機械制造、肥皂化工、印書出版業、西北商業流通等等國有參股分紅和稅收收入。
還有書穎這六年規劃在國家層面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這讓發展具有可持續。財政支出一方面節源,對蔭官進行最基本的淘汰和無實職減薪活動,另一方面加大實用主義學科教育和軍校建設的投入。
總體上,財政支出也比從前增加了一倍,等于每年能余下三分之一。朝中文武皆知,皇太后積累著錢糧準備北伐。
軍改已經完成第二階段了,就是所有禁軍都完成了結構性軍改,并且都進行了換裝,并成立了國防軍軍會委員會、總參、總裝、總后。
國防部和兵部是介于國防軍和朝廷之間的部門,國防部由原來的樞密院改革而來,兵部仍然稱兵部,但是職權范圍擴大。國防部長實際權力比樞相大大縮小,為了避免讓不專業的文人來領兵、調兵的局限性。
兵部負責人才選拔、總裝備、軍校建設、兵籍管理,可謂是國防軍事部門從這個國家和朝廷向軍部輸送新鮮血液的關鍵。
國防部長是文官,卻是對外代表著一國的國防事業,也起到調節兩方關系的作用。軍部要向朝廷要東西,做好預算文件要提交國防部核實,再向政事堂要錢。
要來了預算費用,撥給需要的各集團軍,如果是要裝備,則交給兵部去軍工廠采購、調運與銜接。
一般來說,“國防軍”負責大戰和外戰,直接聽令于總參、軍委,而軍委聽命于皇帝皇太后。
在皇帝皇太后與政事堂商議之后,覺得有必要打一場外戰達到其國家利益,就由總參制定作戰計劃,調動各集團軍行動。
原來的廂軍逐漸改編為道路工程兵和內務武裝警察、治安警察部隊。內務部隊兩級聽命于三司和地方政府,負責內部治安;道路工程部隊則聽命于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部門。
書穎作為皇太后和一手促成軍改的人,擔任主席和總參謀長,因為目前的參謀人才極度缺乏,同時也因為她還未登基,不可能讓大權旁落。只得調了老搭檔王逸飛來擔任副職,他對軍事、地理、民政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