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讓西北路軍分別進攻女真部落,總算遇上了硬仗。如頗超阿綽率第25軍并有羌人頗超部精騎四百、仁多部三百精騎為輔分到征討任務,第一個要攻打的是名聲在契丹人中都甚大的紇石烈部。
契丹的小降官帶他們到了紇石烈部邊緣地帶就不敢深入了,告知頗超阿綽,女真人十分兇頑,他們也幾乎沒有人進入過他們聚居的地界,不知里面的情況。
頗超阿綽便先就地安營扎塞,派了頗超部、仁多部的幾位勇士作斥候進山林察看地形。
過了一天一夜也不見斥候回來,頗超阿綽和軍參謀部的人都緊張起來,第三天晚間門時,才有一名仁多部的斥候狼狽地回來,身上已經中了兩箭。
這名仁多部的斥候學習能力很強,是一位神槍手和投彈好手,才有機會在最后十幾個女真野人的圍獵下逃生。
“那些野人躲在林子里偷襲,騎射功夫了得。因為不是在草原上,在林中沒有足夠的距離,我們遭遇后用燧發槍也占不到多少遠攻優勢。
我們西北勇士平常射了五六支箭后,也會感到疲憊手酸得緩一緩,可是那些野人卻仍有持續的余力,而且箭法極準。要不是我跑得快,而且用手榴彈鎮住了他們一時,我也逃不出來。”
王子欽參謀長一聽,感嘆道“這些野人居然比我們西北勇士還要強悍,看來皇上所言非虛。契丹人不足為慮,女真人才是我們在東北立足的心腹大患。”
頗超部領兵的人是頗超阿綽的族弟,漢名頗超忠。他得知自己部中派出的勇士都被獵殺,不禁心頭忿憤不已。
頗超忠看向族兄“三哥,我們得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呀”
仁多部也是由部族首領的兒子領兵,他漢名叫做仁多恭,字敬德。現在西朝已滅,女皇對西北推行漢羌平等政策。為了方便各部族中優秀子弟可以在大夏有做官的機會,她還成立了免費的漢文學校。
各部落除了學各自語言文字,可以自愿送其子弟來漢文學校學漢文。仁多敬德就在漢文學校念過三年書,讀過“三百千”、“四書”和女皇作主編的華夏國史通識和西北史通識、小學算術。
因此,上過漢文學校的羌人都知道炎帝是姜姓,出自羌族,華夏治水大英雄大禹也是羌族人,他同樣是華夏漢人的祖先。
也不是只有阿q和滿清時代的漢人有精神勝利法的,通過漢文學校文化歷史教育出來的羌族少年子弟對大夏的歸屬感很強,也不拿自己是外人。這些人絕對比后世的殖民教育出來的人更心向大夏。
況且,大夏朝廷對西北羌族各部可比滿清對漢人好多了,也會宗主國對殖民地強多了,大夏是真的平等,甚至念西北貧脊,中央對其稅收都很少。
書穎當然不是愛做賠本的買賣,除了消除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朝廷的威脅之外,還另有其大戰略。
她明白南方雖然富庶,南方人論吃苦耐勞和打仗本事卻不如西北漢子。她想建立武道長存的強大王朝,必得用西北純樸的漢人農家子弟和歸附的羌族子弟。
這仁多恭就是在漢文學校時給自己取了漢名,他聽說過唐時凌煙閣功臣尉遲敬德是鮮卑人,照樣在大唐建功立業。這些卻是外話。
卻說頗超阿綽見這情況,竟然有些拿不準主意“我還是頭一回打完全不知地形和對方虛實的戰事,這卻讓我為難。”
王子欽道“皇上曾說過,現在的女真人一個部族中的精兵不可能超過兩千人,一個部落所有能戰的男子加在一起絕不會超過三千人。可我們25軍有兩萬人,現在能投入作戰的人馬也有一萬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