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穎輕笑“不然呢我們花這么大的代價打仗只為了爽一下打仗也不爽吧北地冬季苦寒,但是資源極其豐富。現在我們在西北推廣棉花,紡織業空前發達,百姓在冬天不會凍死。
漢人可以去種小麥和東北水稻,羌族人可以去經營牧場。其實官員們也未必會為了幾百畝的地就移民去東北,朕還怕都沒有人耕種想轉賣。
因為流民去關東也能分到自己的地,大家分到的地暫時還不好賣,不過這是以后的事。沒有人會因為自己種不了地而不要土地產權的。”
王逸飛道“官員們公務繁忙,肯定是沒有時間門去東北自己的土地上的,不如皇上詔告天下官員平等對待文武的政策,以安人心。在軍籍人士分地完成一個階段后,他們可以派出自己的兒子自費去東北在墾荒軍團的協助下分地,可以認一認地方。”
書穎沉吟一下,道“那就一起出具關東土地大綱,不論文、武、漢、羌的分地權利均在大綱文件內。他們能看到文件里公平的政策也就放心了,想必還能激勵他們向東北進取的積極性。
第一階段是軍墾,讓我朝在關東立足;第二階段分給各級文官;第三階段將流民遷移到關東;第四階段,我國在籍的無地的齊民納稅戶手工業者、服務業者,按人頭每人30畝肥田或40畝中田。黑土地也沒有瘦田。
朕是女子,就男女平等。這一次已婚配的婦女擁有平等分地權,若是和離,她有權將其田地產權帶走,夫家無權剝奪。還未嫁人的納稅女子分到田產,其父母無權剝奪她的田產給她兄弟。
為防夫家謀取關東田產,若是已婚婦女死亡,親生兒女為繼承人,無親生兒女丈夫未事實再娶的,歸他生前使用,死后收回國有。丈夫再娶的,前妻賜田產權收回國有,由土地資源部統一管理再分給無地農民。
因為這田是朕賜的,不是其丈夫和父母賜的,朕不干涉夫權和父母之權,但是這田既是朕賜的,是朕的恩典,代表朕的皇權,其夫和父母干涉朕的皇權,這就嚴重了。”
王逸飛暗想果然是特立獨立行的女帝。這雖然與時下風俗不同,但在新的疆域或許能夠得到一定的執行。按照你強勢的性格、俠女作風,真有人奪婦女的田地產權,你知道后也要派人給她們奪回來吧。
王逸飛道“還要分給這些百姓,皇上是真有心效仿唐時均田制呀。”
書穎道“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咱們上層人以百姓之稅為給養獲取了大部分利益,卻不分一點給百姓,那是不行的。唐時均田制雖然最終崩潰,仍是華夏歷經千年出的善政,我等應該有所借鑒。”
一位少校參謀忽道“這種納稅戶未必會去關東種地,他們都是有些手藝的,或者做著小生意。肯定會造成土地拋荒。”
書穎點頭道“拋荒也沒有關系。所有的土地都被過度開發也不是好事,適當的拋荒利于環境保護和土地肥力保持。
如果有什么實業項目落地關東,商人集團肯定要征地,產權在農民和工匠手中,就能保證一個國家的民間門利益不會被商人獨吞。”
這時總參部的人才有些了解皇帝構思的前瞻性,她是想將秦時的軍功制和唐時的均田制取經。
產權到軍人和流民手中,他們的心中就牽念著那塊地方,總有人出關闖蕩的,現在最可怕的敵人差不多被國防軍清除了,百姓基本上是可以在那一帶耕種生存的了。
至于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無地人去工廠打工的事,書穎暫時不做考慮。她認為工業產業發展不一定就要農民失地為代價。
到現代時的農民在鄉下都有土地,但是為了賺錢仍然能拋下土地的羈絆去大城市打工。農村的土地是他們最后的退路,是社會穩定的基石。這一點就與英國的工業發展道路完全不同了。
書穎一個冬天就為了關東土地大綱征詢多方意見,軍方、文官集團,包括支援戰爭的民間門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