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在哀樂中送了棺槨去殯宮,然后還親自送盧氏去皇宮西面給她養老所備的榮慶宮賈母有被內涵到。榮慶宮也是三進新中式大四合院,卻是一層式的建筑群,備有燒地暖的過冬屋子,利于年紀大的人養老。
榮慶宮四周花團錦簇,花圃中栽有四時花種,遠方還有一片稻田和菜地,稻田、菜地和花圃中間是鵝軟石鋪成的路,老人在上面走一走,最合適不過了。
毗鄰著盧氏所住的“榮慶宮”的是“上陽宮”,這同樣位于整個皇宮西面,方便皇宮西宮墻外的王府、長公主府的小輩進宮來探望請安。上陽宮建筑群軒昂壯麗,四周的假山和人工河穿過,往東就是一大片的人工湖。
湖旁載著楊柳,湖中養著錦鯉、種著蓮花,再往東是一大花的桃林,桃林中間有個凸起的小山,山上建著個八角亭。這是正是皇宮最大的成片花園地帶。
皇宮最東邊對稱的方位,這一大塊地方建著“皇家中小學校”,與皇帝生活區還是隔著一道宮墻,以后小孩子也不能調皮亂闖廷禁。
余下的十二處各式主人住的宮宇就建在靠近未央宮左后方和右后方,書穎多將之預留給自己的兒女居住。
在書穎沒死之前,可以讓這些宮宇給自己直系的兒女一直住皇宮里,葉熙當了皇帝也沒用。因為這是她出錢、出才智建立的,他就算出了力,功勞也不及她。
她將來一定不是一個奉獻型的婆婆,不可能在自己生前讓媳婦喧賓奪主,爬到自己的兒女頭上去。
書穎當小媳婦時也沒有爬到張太后頭上去,只是靠著自己的私財不求她、避開她的攻擊而已。
她的人設對王知敏式的女子相當不友好,只她不知道已經21歲的葉熙喜歡什么樣的女孩子。
葉世釗扶靈進京后,禮部和欽天監選了良辰吉日,皇帝以下葉家近支宗室也就是葉世釗的兒孫和文武百官正式將書穎追封的葉家七位祖宗迎進太廟,然后舉行大禮。
葉世釗沒有實際當過皇帝,是被當今封的太皇,禮部也擬定二帝進宗廟祭祀同時擔任主祭。
古代一般來說只有當家男子才可做主祭,但書穎是真正的開國女皇,怎么也不能落了她。葉世釗還在世,又是葉家的男子家主,那么加上了葉世釗后,禮部那些男子才更甘心。但是倘若葉世釗去世,那么只有她一人做主祭了,本來葉家的主祭位置應該是葉書林的。
但葉書林不可能為了做葉家主祭而放棄當皇族宗室。葉氏一族若不認書穎做正統,書林一脈就是主祭,但那就僅限于家廟,而不是天子廟,不服就分家另祭。就算是葉家的所有人,也承認葉家沒有書穎就沒有今天的榮華富貴。
以目前的局勢,葉書林一脈要奪嫡的話,人望和功績不太夠。就算裴延慶是葉書林的親家而支持女婿,還有軍政其他主要人才和百姓的心不會支持。
禮部為了這個特別的祭祀,做了很多開創的讓步,除了女子進太廟之外誰讓她才是開國皇帝,沒有她就沒有這個天子七廟,二帝做主祭之外,還讓文德貴君和武成貴君在太廟之外跪拜,位列于裴太后之后,韓、張之前。
全體官員既不愿強讓皇帝立皇夫,又不能讓非書穎一脈喧賓奪主,那么國將大亂。現在的文武百姓和天下百姓就算不能百分百滿意書穎,可是少有人否認,她是幾百年來的第一強君。奉她為主,大家現在才有信心富國強軍,解決民生。
祭祀太廟之后兩日,書穎與文武大臣在紫宸殿小朝會,書穎命禮部、欽天監和工部的去天壽山麓尋龍定穴,修建葉清江的皇陵。此事議定之后,便有軍部的人上奏,覺得關東大鐵路已經修好,可以準備再次往北、東、西深處拓展。
這時卻有財政部的何部長跳出來上奏,說流民大部分遷去關東和大琉球島。南北兩個方向的荒地都還沒有開墾完,現在的朝廷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地,發動大戰會徒費糧餉。
書穎沉吟一會兒,看向列位武將,淡聲道“何愛卿也言之有理,此時大夏最主要的目標是發展生產力,發展教育、交通、醫療,讓百姓們提升生活水平。”
頗超阿綽去年剛更將到第四集團軍作司令,并且換防調兵到京駐守,現在是上將軍銜。他已年過五十五歲,到六十歲時,就算身體還好也得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