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我提升認知、克己私欲和普及與賢達共治天下的憲制,才更能讓天下歸心,也保障沒有司馬昭一樣的人敢弒君竊位。”
葉熙點點頭,道“孩兒都明白,倘若孩兒繼位,必定只議會選賢不后宮選秀,用歷朝帝王養后宮三千的錢養賢達三千,保我大夏葉氏江山萬年。”
這是書穎創新制的宣傳口號,也是一種政治輪理。封建帝王少不得用后宮外戚來鞏固權位,連她都避免不了。
但是如果建立養議會賢達的制度,天下人心也必然向著大夏,權臣奸宦奪位的根基就空了很多,而且沒有外戚篡位之危。
只要犧牲皇帝一些并不好的私欲,這對外臣來說自然一萬個愿意和歡迎,唯有皇帝個人難免有所不爽。
經過三年的宣傳醞釀準備,從各路選出了3000名賢達作為第一屆議會議員,他們自己有工作,不是職業議會政治家。
但是有財政預算的支持,他們成功選出其中300名賢達作為職業政治家,這300人不管家里有錢沒錢的,都相當愿意當第一屆議會常務議員。
不管是3000人還是300人中的賢達,個個對女皇感恩戴德,對全才女皇更加心服口服,絕難有因為她是女子而說些不合時宜的話的人。
3000人當中包括須必包括非軍政體系官員的皇族、士、農、工、商、教、醫、軍各階層、各種職業的識字人士,少數民族也有幾個規定的名額,沒有欺壓良善的犯罪記錄。
參選議員無學歷、功名的硬性要求,只有各種職業方向和階層的配額。比如士是考取到功名卻有別的原因沒有謀到實職的,農民代表的議員就得是實實在在種過地的人文化程度底可以請助手,政府會給他一筆活動預算。
工匠配額的議員就要有手藝,商人則是合法行商,婦女代表就要生養過孩子、敬愛長輩,教師就要是教過學生的,軍人方面的議員則分為退伍軍官和士兵當然,懶在家里從不工作的人和街頭二流子是無資格競選當議員的。
社會最不安穩的因素是基層無上升通道和溝通的渠道,三千賢達輪換制度一定程度也打通了上下通道,百姓們有訴求或怨氣可以通過這個渠道,他們有難處不滿時就不會想要造反的。
書穎主持祭天和祭祀太廟的大典,然后頒布君主立憲的新的法中之法。
新的出版到全國,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普及新法的宣傳活動,市井、學校、企業都在熱議女皇的英明胸襟和愛民如子的仁義。
單單一個“愿用養后宮三千之錢糧養天下賢達精英三千”的宣傳口號,都能觸動天下人的心。這被理解成是前朝時提倡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進一步鞏固,只不過這個士大夫就不是單一的文人了。
半工業社會下的人心因為這個制度的號召,有識之士和純樸百姓都被女皇的英明和禮待賢達的誠意所感動,因此再也難回到趙氏天下了。
此后,立憲條款是葉氏皇族的必修課程,不會背誦就不能順利從小學畢業,立憲條例的案例考試不合格,中學畢不了業。連中學文憑都拿不到的人是沒有資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
新憲制也歸定皇位繼承人得有出京歷練辦差或者自己做事業的資歷,長于內宅婦人之手的孩子或者于宮中專注生孩子的種豬,一般不選為繼承人,這是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