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不待李秀寧和關內唐將多想,剛抵達的隋軍,連陣形還沒布好,戰鼓已經敲起
“嗯欺人太甚,竟然如此小覷我等”
看關外隋軍反應,包括李秀寧和武夢在內,墻頭唐將臉色大多頗為難看。
函谷關怎么也是天下名關,雖然城墻只是巨城級別,卻是純軍事要塞,加上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比巨城級別城池更難攻打,只是比天都稍遜半籌。
面對如此雄關,隋軍竟然甫一抵達,沒排兵布陣,連攻城器械也沒準備好,竟要直接攻城也太小覷守關諸將了
堂堂大隋九天王,雖然是以武力著稱的鎮武王,卻也是身經百戰,半生戎馬,應該也沒這么自大和魯莽
不過,這也未嘗不可能,堂堂大隋九天王之一的賀若弼,就是因狂妄自大、居功自傲,而被隋帝罷官,而后下獄,因而隱退。
賀若弼少有大志,驍勇善戰,名聲極大,在前朝就頗受器重。在隋文帝后期,天下一統,賀若弼進位上柱國,封爵宋國公,卻驕傲自滿,也不滿足,自以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三公自許。
后因楊素為右仆射,賀若弼仍為將軍,更未正式封王,心里便不平衡,還將不滿的情緒顯露出來,因而被隋文帝罷官。使得賀若弼怨氣愈甚,又過了幾年,隋文帝將賀若弼下獄,鎮武王就此失蹤,退隱朝堂。
這也成了無數人相傳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典型例子之一。
“鎮西將軍”
李秀寧凝眉沉思片刻,忽然呵斥道。
“大將軍”
函谷關原守將李道玄,唐王李淵堂侄,唐國宗室、將領,出列鄭重應道。
李道玄,前朝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大隋夏州總管李繪之孫,性情謹慎篤厚,精通武藝,舉止文雅,也是唐國頗有聲名的名將,才會受命鎮守極為重要的函谷關。
雖然有離唐約定,不過唐國也希望函谷關能守住,并未調走李道玄等原守關將領、軍隊,還增援了無數財富物資。
李秀寧吩咐道“鎮西將軍親率部曲和關內精騎,在城門口等待。若是墻頭失守或本宮號令,立刻大開城門,沖鋒殺敵”
“嗯如今敵強我弱,我方更無可擋鎮武王和銀妖的猛將,便是精銳也遠遠不如,只宜死守,不宜出戰啊”
李道玄眉頭大皺,明顯極為不贊同地提醒道,便是在場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這是很明顯的事。
不過,李道玄是李秀寧的堂兄,即使是從屬關系,說話也能隨意些,其他唐將可不管亂說。
“此乃軍令”
李秀寧美眸凌厲盯著李道玄,鄭重提醒道。頓了下,又迅速接道
“正因為我方將領、精銳等,都不如敵軍,正該以數量取勝,想把敵軍完全擋在關外,可能性不高,最重要的還是拼消耗。趁著敵軍尚未全部匯聚,趁機沖殺一番,盡量削弱敵軍,爭取時間”
說到這,看李道玄依舊凝眉沉默,李秀寧暗嘆了聲,干脆直說“本宮只要結果,此戰,不惜代價,關在人在,關失人亡”
“是”
李道玄怔然,迅速反應過來,神情訝異看向李秀寧,咬牙挺身應道。
“咚、咚、咚”
“沖鋒”
隋軍戰鼓不絕,鎮武王賀若弼親率一萬精武甲衛為先鋒,讓人震驚駭異地毫不停頓沖向函谷關。
在賀若弼聲若滾雷的暴喝聲下,精武甲衛更是速度狂飆,勢若以鐵蹄,硬沖關卡,踏平函谷關。
函谷關好歹也是位列前茅的雄關,如今可謂天下第一關,豈是鐵蹄所能撼動
有了賀若弼和精武甲衛為榜樣,后續隋軍也是動作不停,狀若一望無際的洶涌狂潮,人頭涌動,直接沖向函谷關,威若一戰功成。
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