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六,椒江北岸那條長堤上就會布滿鱗次櫛比的攤位。這是一周一次的“北岸大集”,甚至連遠郊縣、鄉的村民們都會不遠路途,前來長堤趕集。
大集從東到西綿延數里,集市上既有賣蔬菜瓜果、禽肉蛋奶的,也有賣針頭線腦、日常零碎的,當然更少不了陸家這樣,騎著電動三輪車來賣小吃的。
今日來得有些晚了,陸媽媽把嵌糕攤擺在了賣青菜和賣玉米的之間,陸爸爸的泡蝦攤離得有些遠,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遲遲沒有開張。
陸平幫爸爸把煤氣罐搬下來,擦了擦額頭的汗,又忙著倒油、熱鍋。
陸爸爸見狀不免心疼兒子“你來做什么我一個人可以照看的了,而且你同學不是要來嗎,你回家休息去吧。”
“他下午才來呢。”陸平聳了聳肩,“再說,現在學校也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呢,這叫社會實踐”
陸爸爸沒怎么上過學,自然是兒子說什么、他就信什么。
恰巧這時候有一對姑嫂手挽手從他們攤位前經過,小姑子抱怨早上起得早,沒來得及吃早飯,嫂子說再堅持一下,一會兒去前面吃碗綠豆面。
陸平一聽,立刻從三輪車上跳下來,張羅道“兩位阿甲,這里有泡蝦現炸現做,你看我們這肉多新鮮,蝦也是早上剛剝的,來一份吧”
男孩嘴巴甜,見人三分笑,擺出來的肉與蝦也確實干凈新鮮,姑嫂二人對視一眼,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
“小老板,多少錢一個”
“純肉的五塊,加蝦的七塊。”
“那來一個純肉的,來一個加蝦的。”
一邊說著話,陸平已經動作麻利地開始做泡蝦了。
泡蝦雖然叫泡蝦,但它既不是泡的、而且原本也沒有蝦。它更像是一種油炸餡餅調得稀稀的面糊掛在一種特質的長方形鍋鏟上,再在面糊上鋪滿肉糜、蔥花,最后又淋上一層面糊,讓上下兩層面糊黏合在一起后,立刻甩入旁邊滾燙的油鍋之中。
鍋內油花四濺,陸平身上套著買雞精送的“太太樂”圍裙,動作嫻熟的用長柄勺翻攪著鍋中的熱油,一張稚嫩的小臉這時卻顯露出了大廚的風范。
他一邊翻攪,一邊觀察火候,鍋里油溫不能過燙,否則外面糊了里面還沒熟透;油溫又不能過涼,否則吃起來就少了那種酥脆焦麻的口感。
幾勺熱油臨在泡蝦上,不到一分鐘的功夫,泡蝦便熟透了,面餅慢悠悠地從油鍋底層浮了上來。米白色的面糊經過熱油猛炸后,呈現出一種格外誘人的金黃色澤油炸卡路里的快樂,是人類永遠抵抗不了的
陸平眼疾手快地用長筷夾出泡蝦,提起來甩甩油,架在了旁邊的鐵架上,這鐵架是陸爸爸親手打的,專門用來瀝油。
做完第一個純肉泡蝦,陸平又緊接著做第二個加了蝦肉的。
在鋪好肉糜和蔥花之后,他又往面糊上擺上三只剝好的蝦肉。他頓了頓,抬起頭看了一眼年輕的小姑子,低頭又往面糊上多放了一只蝦肉。
他一邊炸著這只加量不加價的泡蝦,一邊沖那位小姑子眨了眨眼睛“漂亮阿甲,這是特別給你做的,不要告訴別的客人啊。”
他把兩只炸的金黃酥脆的泡蝦用油紙包好,淋上甜醋,遞給這對姑嫂,同時附贈了一枚乖巧的笑容。他明明不算帥,但五官干凈又舒服,笑起來格外討人喜歡。小姑子被他逗得咯咯直樂,說下次趕集,還要來他爸爸的攤位上買泡蝦。
第一單生意入賬,十二塊錢零錢躺在陸平手心,他轉身交給了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