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姜楊高興的,其實并不是那十文打賞。
“他們在海上航行時果蔬少,就稀罕這一口山珍野味。”姜楊激動道,“他們說碼頭上的干山菌一斤要賣四十文,鮮的不耐放,但也能賣二十文。”
周老太一聽就知道他的想法,掀起眼皮看他一眼,問道“你想去碼頭賣山菌”
不等姜楊回復,周老太便毫不客氣地繼續道“且不說你一個人去碼頭,路上是否穩當,你就算算你一天能采多少山菌”
姜楊的興奮勁頓時消了一半。
雖說碼頭上的價高,但是去一趟來回怎么也要兩日。
如果只是以往的量,去一趟實在不劃算。
道理他都懂,但他還是好不甘心啊
上晚課的時候,姜云見他悶悶不樂,有心安慰。
在得知姜楊心中的顧慮后,姜云奇怪道“我們家采的少,不能把村里其他了采的收過來嗎”
就像當初他們賣好看的石頭、羽毛、草編蚱蜢那些小玩意的時候,不就是發動村里的大小孩子們一起搜羅嗎
姜楊聞言,重重嘆了口氣。
事實上,這個主意他一開始便想過了,但念頭一出他便打消了。
因為他很清楚,這個和孩子們賣小玩意是不同的。
要知道,賣野生山菌對村民來說基本算是一項營生了,如何能兒戲
若是要花錢去收村民手里的山菌,那得要本錢啊
他們哪來那么多錢
“沒錢,那就賣了再給他們錢唄。反正咱們家就在這,還能跑了不成”
姜楊無奈搖頭,只覺得姜云到底是孩子心性,想事情過于簡單。
鄉里鄉親的,平日里借個柴米油鹽,那是常有的事,可像這樣賒了大量山菌去做買賣的,哪個敢這么干
那不是空手套白狼嗎
便是有人敢這么干,那有人敢信嗎
“有什么不信的”姜云毫不在意道,“只是暫時賒了山菌,只要賣出去了,他們都不用下山擺賣就能收到錢。萬一要是賣不出去,大不了拿出去多少,隔天再給送回來多少就是了,反正曬干的山菌也不怕壞。”
姜楊
沉思片刻后,姜楊抬頭和姜云對視一眼,兩人果斷丟下還在背書的幾人,徑直去找周老太。
“要是我們能一斤多給鄉親們一兩文的,肯定有更多人愿意。到時候要是收的多了,我就在村里找幾個人和我一起去碼頭,賺的錢平分,也更安全些。”姜楊激動地說著自己的打算。
周老太細細琢磨起姜楊的打算,好一會兒才開口問道“你可知去碼頭要走多久”
“知道,我問過了,離我們這最近的是閩州碼頭,大概要走半日。”姜楊自信道,他既然有這個念頭,自然是該打聽的都打聽了。
姜楊鐵了心要去一趟碼頭,又有了一番謀算,周老太便也不再攔著,只有一點同行的不得少于三人。
因著擔心路上不安全,被山匪劫了財物,第二日姜楊便找了幾個從小的玩伴,湊了五人。
隨后五人分了工,挨家挨戶地上門游說。
有葛根粉的事在先,村民們對姜楊的信任度顯然比其他人要高。
姜楊沒辦法,便把那些不愿意的村民家又親自走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