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只要閑著,便也跟著他去串門。
因著嘴甜,倒是得了不少夸獎和飴糖。
幾日后,姜楊他們還真收到了不少干山菌。
姜楊用樹皮紙,一筆一筆地記下來,到最后,這家一斤、那家兩斤的,竟收了一百二十四斤。
望著五人離開的背影,姜老頭站在門邊,不知道嘆了多少口氣。
“你也太慣著四郎了怎么說去就讓他去了那么遠的路,萬一有個什么事”
“呸呸呸,快閉上你的臭嘴吧。”周老太沒好氣道,“孩子大了有成算那是好事,你不盼著他點好,怎么凈想這些。”
“我那是不盼著他好我還不是擔心他”姜老頭委屈道。
“我不擔心嗎那我能把他一輩子綁在家里嗎四郎有自己的成算,你不讓他去折騰,回頭你是有地分給他還是有財物留給他”
姜老頭頓時被噎得說不出話。
他們家人丁少,但地也少,若是豐年,勤耕細作的,也不過是勉強夠一家了嚼用。但凡有個災禍,一家了便要忍饑挨餓。
將來姜松三兄弟若沒有自己的謀劃,分的地怕是連妻女都養不活。
“有功夫想這些沒用的,還不如多去地里除除草,盼著今年有個好收成吧”周老太說著氣呼呼地回身進了院子。
姜老頭被訓的沒了脾氣,知道她這是擔心姜楊,轉頭便扛著鋤頭去了地里。
不行他就多去開點山地吧,雖說貧瘠了些,便是能種些蔬菜也是好的。
自從種下菌種,姜云每日早中晚三趟去看她的段木,同時用系統掃描段木,采集對應的數據。
別看她種菌種時候看似隨意,實際上她不僅分出了種香菇的和種木耳的。
每一種里面還做了對比。
比如,這幾根段木打孔密一些,那幾根就打的疏一些,然后編上號碼,每日記下各種環境因素,留作將來做對比。
雖然每日看不出多少偏差,但為了順利完成實驗,也為了能夠收獲更多的香菇和木耳,姜云每日都十分虔誠地躲在墻角,捧著自己裁的小本子,悄悄記錄。
等進了空間整理成實驗記錄,和系統掃描采集的數據一起,作為成果給西柚老師
恭喜你完成香菇種植實驗的發菌管理,得分82分。
恭喜你完成木耳種植實驗的發菌管理,得分80分。
“嗯這怎么得分還不一樣”
西柚老師露出招牌笑容,溫柔道“因為木耳和香菇的種植條件還是略有差別的。香菇的得分更高,說明目前這個條件更適合香菇,而木耳或許是溫度略低了些,建議下次可以考慮晚些時候再種菌種。”
姜云點點頭,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這一結果,長舒了一口氣。
不管怎么說,這個分數說明她的菌種沒有白費,至少在發菌管理的階段表現不錯。
那么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發菇、出耳管理了。
在進行種植實驗的過程中,姜云的其他農學課程也沒有停止。
她依然每日要在空間里上課刷積分。
這幾日她剛學完種子植物的相關知識,了解了一些水稻發展歷史,對課堂上所知悉的高產糧種十分心動。
可是西柚老師一直不同意讓她進行第三種植物的種植實驗,那她就無法獲得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