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眾人臉色一變。
那駝背的老漢也驚慌道“我可沒說那話別說一斤多一文了,便是一斤按鎮上的價收,都是合適的。”
一旁有人也連連附和,“就是就是,那外村人哪有我們知根知底的,采的山菌也不一定有我們精挑細選的好。”
周老太看向駝背老漢,安撫道“叔,您別見怪,我也是實在氣不過了。想我家四郎前日還說這生意若是做得穩當了,要再在村里找幾個年輕小伙一塊的,可憐我四郎一片好心,卻被人在背后一通說道”
駝背老漢是個老實人,雖然那話不是他說的,但還是倍感羞愧,漲紅著臉說不出話來。
大獲全勝的周老太扶著周俏的手,一臉傷感地離開,待走遠了,她便收了神色,挺直腰背,輕哼一聲道“早知道村里會有人眼紅,卻不想竟如此不要臉。”
周俏心里也存著氣,只是想到最后眾人的臉色,又覺得心里有幾分暢快。只是有一點她覺得奇怪
“四郎何時說要再在村里找人了”
“他當然沒有說過。”因為那是她瞎說的。
周俏哭笑不得,“那回頭四郎要怎么交代”
周老太擺擺手,“挑人嘛,自然要精細點的,慢慢來。且讓他們爭去,省得天天閑著就知道說閑話。”
周俏于是不再擔心。
這些日子,姜楊前后跑四趟碼頭,收的干貨一趟比一趟多,自然掙得也更多。
不到一個月時間,前后掙了八貫有余,不僅給幾個小的換上了新衣裳,還給姜花未出生的孩子準備了一套。
周俏和周老太婆媳倆這次便是去看姜花的,回到家里,姜楊還沒回來,姜柏和姜老頭倒是先回來了。
因著去碼頭的路和去鎮上的路不是一個方向,這些日子都是姜柏他們幫著送繡件的。
自上回劉素改了繡法和花樣,繡品更佳,價格也高了不少,雖不如姜楊掙得多,卻也攢了近一貫。
劉素點了點手頭的錢,心里有了數,于是在晚飯后提出要讓姜云他們三個孩子正式拜師入學。
“錢我已經攢夠了,書可以先不買,只需置辦三份束脩六禮,再給他們備上一支劣筆、一塊舊硯、幾塊墨條和一些竹紙,這些錢應該是夠了。”劉素說著,遞上她的荷包,“只是讀書非一日之功,往后筆墨紙硯的花銷定然少不了”
按家里的規矩,這往后的花銷必然是公中出的,那便要全家都同意才行。
周俏見劉素連姜岳山和姜岳水的份都備上了,眼眶一紅,一時竟不知該如何言語。
周老太不知思索著什么,也沒說支持,也沒說反對的。
倒是姜楊率先開口道“讀都去讀我同意苗娘也去,不夠的錢我補上。”
周老太最見不得他那嘚瑟樣,抬手就拍了他一下,沒好氣道“用得著你瞎嘚瑟,苗娘要讀書,自有長輩安排。”
姜楊吃痛地揉揉肩膀,噘著嘴嘟囔道“我是她哥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