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的要求可是很嚴格的,她得再多檢查幾遍,措辭也需再斟酌一番
。
姜云想得出神,以至于她回到家看見板著臉的兩兄弟,才想起來自己還欠著“債”呢。
于此同時,姜楊正在和他那十九個兄弟商議運輸隊的事。
在聽完姜楊之后的計劃后,在場眾人誰也沒有說話。
姜楊嘆了口氣,聲音有些疲憊道“我很感激大家當初的挺身而出,所以不論大家做出什么樣的決定,我都接受。”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干貨加工坊的事,白天在外奔走,夜里開會商議。
一開始他花了六天時間,跑遍了村里各家個戶,說明了情況后,順便探了探口風。
之后姜楊又跟著周老太和姜老頭去找了族長同時也是嶺口村的村長姜萬書,與他商議建干貨加工坊的事。
畢竟這事和開荒還不一樣。
村子里的地,除了一代代傳下來的,其他都是村民們自己開的。只要是無主的地,開荒后去村長那登記一下就可以了。
但建干貨加工坊這樣的事就不那么簡單了,首先得經村里首肯,才可進行量地、買地等等事宜。
之后又和族長、族老一起說好分紅利的事情
事情到了這里,他們家要建干貨加工坊的事便定了下來,村里人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姜楊也不拖著,直接召集了他那十九個兄弟,將最終商量好的用工方案,包括工錢、考核、晉升,全都說明。
為了這事,他已經愁的好幾天沒睡好了。
事實上,在聽說他們家要建干貨加工坊,且隱約有傳出姜楊要找他姐夫來管運貨這事的時候,在場的十九人便有了各種的猜測。
在姜楊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他們私下也進行了許多交流。
他們甚至還猜測過
如果姜楊的姐夫來
管運貨的事了,他們會有多少人要被踢出
可另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姜楊竟然如此決絕,將他們所有人都踢出了。
是的,所有人。
這也是姜楊他們最終商量的結果。
既然要建干貨加工坊了,那么一切就從頭來。
第一步就是踢出所有人,重新組建隊伍。
收貨、運貨、賣貨,三個隊伍,工錢方案各不相同。
而在場的十九人,只要他們愿意,他們想去任何一個隊伍,姜楊便直接安排他們加入,工錢比新招的人要高得多,但肯定比不上先前平分的錢。
如果他們不愿意領工錢干活,那也沒關系,他們還可以選擇回家種香菇和木耳。
村里的每一戶,姜云的菌種上限是香菇、木耳各五十根段木的量。
但如果他們十九人,任何人選擇回家種香菇和木耳,那么姜楊便給他們雙份的菌種。
最后,如果以上兩種都不選,姜楊便每人私下給兩貫錢。
可即便是這樣,這件事也令人難以接受。
眾人沒有說話,姜楊也抿著嘴不再說什么。
一個人按捺不住,出口嗆道“之前你需要人就讓我們給你賣命,現在不需要了就一腳把我們踢開,憑什么說的好聽,不就是賺得多了,心貪了,不想再分錢給我們了”
姜楊看著那人,心里松了口氣,暗道終于來了。
,,